-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商品混凝土已推广多年,但一些质量通病仍困扰着我们。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我司技术人员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1、坍落度不稳定
1.1现象
混凝土混合物卸出搅拌机坍落度变化起伏大,超过允许偏差范围。
1.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
(2)细骨料含水率变化。
(3)水泥混仓存放,混合使用。
1.3预防措施
(1)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加强自检确保计量准确。
(2)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3)进库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和标号分别贮存、使用。
1.4治理方法
坍落度偏大,按配合比材料用量,加入适量干料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出厂;坍落度偏小,保持水灰比不变,适量增加水泥浆用量或适量追加减水剂;均需经搅拌运输车高速旋转拌和后方可出厂。
2、混凝土混合物离析
2.1现象
混凝土混合物经搅拌运输车送至施工现场后,由于搅拌车问题卸料时初始粗骨料上浮,继而稠度变稀。
2.2原因分析
(1)部分型号的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良,经一定路程的运送,初始出料时混凝土混合物发生明显的粗骨料上浮现象。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内留有积水,装料前未排净或在运送过程中,任意往拌筒内加水。
2.3预防措施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混合物均匀后卸料。
(2)加强管理,对清洗后的拌筒,须排尽积水后方可装料。装料后,严禁随意往拌筒内加水。
2.4治理方法
用高速旋转搅拌运输车的筒体,使混凝土混合物拌和均匀。
3、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
3.1现象
混凝土混合物出拌和机时的坍落度,经 0.5 h或 l h搁置,坍落度值损失过大(见下表),不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和气温的关系
气温(℃ )
10~20
20~30
30~35
掺粉煤灰和木钙,经时1h,损失值(mm)
5~25
25~35
35~50
3.2原因分析
(1)水泥品质
1)水泥粉磨时温度过高,石膏脱水。
2)水泥中C3S含量过高。
3)水泥生产后,放置时间太短或直接发往用户,使用热水泥。
(2)使用的外加剂与水泥不匹配。
(3)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坍落度损失大。
3.3预防措施
(1)选用品质优良水泥,不应使用C3S含量超标水泥。
(2)选用合适的外加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可在混凝土中掺用矿渣粉或粉煤灰。
(4)炎热夏季,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混合物的温度。
3.4治理方法
调整外加剂含量,现场二次搅拌。
4、泵送性差
4.1现象
混凝土混合物离析、或粗骨料粒径过大和异常杂物混人而引起堵泵。
4.2原因分析
(1)配合比选择不符合泵送工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2)水泥用量偏低。
(3)砂、石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大。
(4)配合比中砂率过小,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易离析。
4.3预防措施
(1)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的型号种类、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候条件等具体施工条件确定。
(2)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4~1:5;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I:4~I:5。
(3)骨料品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 %。
(4)泵送混凝土的水次比直为0.4~0.6,最少水泥用量直300kg/m3,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
(5)泵送混凝土应选用合格品种的外加剂及合适的掺量。
4.4治理方法
调整配合比,满足泵送工艺要求。严禁将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人泵。
5、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
5.1现象
出厂检验混凝土强度合格,施工现场交货检验强度不合格,经回弹法或取芯样复检,强度合格。
5.2原因分析
(1)计量设备故障,坍落度失控,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2)施工现场取样、试块制作不规范。
(3)试块养护不良,炎热夏季试块脱水,冬季养护温度过低。
5.3预防措施
(1)加强计量设备的保养,确保投料准确,控制出机混凝土混合物坍落度。
(2)施工现场取样应在搅拌运输车卸料过程中的1/4~3/4之间抽取,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某项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附计算书,共25页)(完整).doc
- 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技术导则(2014正式版)(完整).docx
- 2010安全监理文件汇编(完整).doc
- 2010年广东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完整).doc
- 2016中医执医操作部分复习参考资料(完整).docx
- 2017最新市政工程资料表格填写范例样本(完整).doc
- 20171028水利二建B证水利三类题库(完整).doc
- xx项目消防工程招标文件(完整).doc
- 安全员考试题库2017(完整).doc
-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完整).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