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7 页。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 的一组是
...
A.斟酌 (zhu?)
袅(ni ǎo)娜
.
.
B.游说 (shuō)
倩(qiàn)影
.
.
C.浸渍 ( zì)
酣(hün)畅
.
.
D.峥嵘 (r?nɡ)
榫(sǔn)头
.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屋椽(chuán)
.
佳肴( yáo)
.
岑(c?n)寂
.
国粹( cuì)
.
羽扇纶(ɡuün)巾
.
清沁( x?n)肺腑
.
殒( yǔn)身不恤
.
咬文嚼(ji áo)字
.
A.点缀
克隆
叱咤风云
安然无恙
B.酝酿
炒作
冰雪消融
家喻户晓
C.斑斓
蜷缩
兴高采烈
锦上添花
D.寥廓
和霭
礼上往来
急不暇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 的。
....
B.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不仅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而且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
....
C.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湖南文化产业却呈现盎然生机。来自各地的客户不绝如缕 ,文化产业部门
....
一片繁荣景象。
D.创新,首先要不满现状,要有变革的欲望,有更高的追求。如果固步自封 ,不求进取,便会失
....
去创新的动力。
4.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郁达夫——散文
B.《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
C.《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
D.《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戏剧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③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④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和农历年的春联。
A .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 题。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它们是从前人所谓 “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 ,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 “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 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
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6.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D.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生流弊。
7.对选文中“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套板反应”是指一件事发生时你立即联想到一些头脑中已有的套语滥调。
B.就作者说,“套板反应”是创作动机的仇敌。
C.“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D.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习惯的力量十分深广,沿着习惯去做,就可以轻松地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
B.韩愈说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