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冲刺.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冲刺.doc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和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任务:作为心理学科,根本任务是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作为教育学科,根本任务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及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 心理发展 个体从胚胎经由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认知发展:儿童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3. 人格发展的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 4. 认知发展的实质 就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5.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主体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2)认知发展阶段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不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儿童发展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 6.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7. 心理发展的本质 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不断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有四个主要表现: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不断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个性化。 8.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教学:广义—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学习存在最佳期;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 9. 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10.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1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得冲突;②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③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⑦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⑧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的发展: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感和自卑危机;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总之~中学生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不应该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予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小学可以,在中学就不一定行得通。 1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柏格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在研究中发展,道德发展不止两级水平,应该有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受表扬或被谴责来判断正误。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认为受权威人物表扬就是好的,遭批评就是坏的。 阶段二工具的相对主义定向

文档评论(0)

zhoujia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