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就状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 1 - 4 重庆市就业状况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一五”以来,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为重要的“民心工程”之一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格局和就业人员状况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本文主要依据重庆市历年人口就业数据,采用现代统计分析和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人口、经济等角度,深入研究重庆当前就业形势和发展态势,探讨未来劳动力就业趋势,力图为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部分 就业规模及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重庆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凭借改革开放、中央直辖、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试验区等众多历史机遇,积极落实“314”总体部署,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积极就业政策的持续推行,全市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 (一)全市就业规模及其发展历程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从优从宽制定就业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实现了良性互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全市就业规模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就业规模为1646.44万人,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214.41万人,增长15.0%。 自1985年以来,全市就业规模经历了“先增、缓降、再增”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85年—1997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1986年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 “四项规定”出台,随后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市场开始兴起并发展壮大,逐步结束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传统劳动就业制度,开拓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新型就业体制,也促进了我市就业规模的快速增长。1985年至1997年,全市就业人数增加283.40万人,12年间增幅达到19.8%,是就业规模快速膨胀的阶段。 2、第二阶段:1998年—2006年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市外转移成为这一阶段全市就业人员规模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在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转型对就业形成了巨大压力,企事业单位中多年累积的隐性失业逐渐显现。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国企三年脱困攻坚计划,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结构调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改革思路在促进国企优胜劣汰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受上述两项主要因素的影响,我市就业规模逐年下降,到2006年,我市就业规模降至最低点,为1605.45万人,比1997年下降109.95万人,降幅为6.4%。 3、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开始,随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发展的良性积累,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外出人员回流,积极合理的就业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全市就业规模止降回升。2008年全市就业人口比2006年增加40.99万人,增长2.6%,就业规模开始呈现扩大趋势。 图1-1 1985-2008年重庆市就业人员情况 单位:万人 SKIPIF 1 0 (二)分城乡的就业规模 随着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就业岗位快速增加,城镇就业规模在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在统筹城乡步伐逐步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强的合力作用下,乡村就业人员规模稳步缩小。因此,分城乡看,我市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而乡村就业人员则持续减少。2008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为688.74万人,比1985年增加419.37万人,增幅达155.7%,每年平均增长4.1%;而乡村就业人员则由1985年的1162.66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957.70万人,减少204.96万人,降幅为17.6%。特别是直辖以来,我市城镇就业人员以平均每年3.4%的速度增长,而乡村就业人员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下降,这一增一减反映在变化曲线上,呈现出城镇和乡村就业规模近年来逐步趋同的变化趋势。 (三)分产业的就业规模 2008年底,全市第一产业就业规模为747.30万人,第二产业就业规模为383.7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规模为515.36万人。 从总体上看,全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规模呈现“缓增快降”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就业规模稳中有增,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规模逐步赶上并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来更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幅最高,2008年比1985年增长196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