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李代渝 泸医附院 临床血小板使用情况 自2005年以来,临床血小板的输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用量逐年大幅增加,2007年比2006年增加70.5%,2006年比2005年上升77.7%。血小板输注量及增幅见图。 血小板输血一般是应用于血液疾病及化、放疗肿瘤病人的血小板减少,但是近年用于手术或手术后出血的病人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见表1。 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科室及变化情况 血小板输注的科室主要是内科(主要是血液内科),外科(含胸外科、肝胆外科、脑外科、普外科、骨与关节外科、泌尿外科等)ICU、妇产科、肿瘤科、传染科及儿科。 ④血小板计数虽然低于20×109/L,但在慢性骨髓衰竭的病人(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不一定有出血,无严重出血可不必输注血小板,只有在合并感染或发热时才适当输注血小板。 (4)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如果输血量大,血小板被稀释而且血液通过体外循环机时血小板功能受损。如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且有伤口渗血不止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5)感染和DIC 在严重感染病人,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者,即使不伴有DIC,血小板降低仍是常见的并发症。 血小板降低至极低水平并引起出血,则需要输注浓缩血小板,且起始剂量应大。 对DIC病人,首先应作病因处理, 若是血小板降低引起出血,则在解决病因的前提下,输注血小板效果良好。DIC病理过程停止与否均可输注血小板,但DIC病理过程未停止时,应在抗凝基础上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后要经常测定血小板计数,以确保预期效果。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 ITP) 不轻易输注血小板。有下列情况可输:①血小板数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②用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 * 内容提要:(一)血小板制品的种类(二)血小板的保存与运输 (三)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四)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方法(五)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50年代开始有少量血小板输注的报道。? 60年代末由于应用无菌密封的塑料联袋系统使分离血小板变得简便易行,血小板输注逐渐增多起来。? 70年代中期,血小板输注在全世界广泛风行。 据统计,从1972年到1986年,美国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 美国、日本血小板输注量已占成分血的40%以上,仅次于红细胞的使用。 1483 4494 2636 0 5000 2500 2005 2006 2007 血 小 板 使 用 量 (u) 年度 4494(u) 360人 2636(u) 192人 1483(u) 146人 小计 (1.1) (1.4) (4.2) (5.2) (5.4) (5.5) (%) 50 5 110 10 80 8 其它科 (2.9) (3.1) (3.0) (4.2) (1.6) (3.4) (%) 130 11 78 8 23 5 儿科 (1.4) (1.4) (6.1) (7.8) (7.4) (7.5) (%) 62 5 160 15 110 11 传染科 (6.5) (7.2) (6.0) (7.8) (8.7) (8.9) (%) 290 26 158 15 130 13 肿瘤科 (4.0) (4.4) (15.6) (10.4) (9.4) (2.0) (%) 180 16 410 20 140 3 妇产科 (8.7) (9.7) (15.6) (15.1) (9.4) (8.2) (%) 390 35 410 29 140 12 ICU (32.3) (19.1) (17.5) (15.6) (15.5) (15) (%) 1452 69 460 30 230 22 大外科 (43.2) (53.6) (32.2) (44.3) (42.4) (42.4) (%) 1940 193 850 85 630 62 大内科 数量 人次 数量 人次 数量 人次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科别 表1 血小板输注量(u)及科室分布的逐年情况 注:(%)为该科室所占当年的比例 (一)血小板制品的种类1、浓缩血小板(手工法)2、单采血小板(机采)3、洗涤血小板4、少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5、新鲜冰冻血小板 (二)血小板的保存与运输1、 温度:保存血小板的温度是 22±2℃。 2、PH值:血小板保存的PH值是 6.5-7.2。3、储血容器:有利于气体交换。 4、振荡: 5、浓缩血小板浓度:一般以 1400×109/L为宜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