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歌德《浮士德》.pptVIP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歌德《浮士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亲和力》(1809)、《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冯·格利欣根》(1771)、《哀格蒙特》(1788)、《浮士德》(1806-1831)等。 《浮士德》内容 这是一部诗体悲剧,共12111行,分两部。其中的浮士德形象本是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歌德对其进行了提炼升华,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深邃的哲理意蕴,丰富的人生内涵,深刻反映了近代西方人精神发展历程的艺术形象。 训诫故事:戒除欲望,养成虔敬之心。 中译本 浮士德人生历程的五阶段 两场赌赛。上帝与魔鬼的争辩;浮士德与魔鬼订约。有生之年魔鬼供他驱使,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在魔鬼陪伴下,走出书斋,先后体验爱情,到宫廷效力,追求以希腊艺术为蓝本的古典美,追求事业(你真美啊请你暂停)。 浮士德的灵魂进入天堂。 浮士德最后悟到的人生真谛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艺术形态 1、诗体悲剧《浮士德》不是为舞台表演创制,是供阅读的作品; 2、《浮士德》是一个幻游故事,追求的不是摹写现实生活层面的真,而是精神、观念的真,是对事物本质高度概括的真。其中的现实场景遵从生活逻辑。《浮士德》在艺术上是抽象性、幻想性与具像描写的有机统一。 (不可能发生在现实场景中具体的人身上,如天庭赌局、两次人生,是对事物本质高度概括的真;有些内容遵从生活逻辑,如书斋里的苦闷、酒肆的狂欢、爱情的迷乱、大自然的场景等。) 浮士德形象分析 1、浮士德性格具有二重性,摇摆于神性与魔性之间。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精神境界就会不断提升。如果他贪图享乐,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走向堕落。 (人会犯错误,但是人生要有为,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浮士德身上神性要强过魔性,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占主导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浮士德形象分析 2.浮士德形象概括和总结了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多年欧洲近代西方人的精神发展历程;走出中世纪——经历人文主义思想洗礼——依附封建王权——通过艺术塑造人生——改良社会——改造自然(浮士德探索的每个阶段都有现实根据)。 魔鬼梅非斯托形象分析 梅非斯托代表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其人生观是消极堕落的,社会历史观是虚无主义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梅非斯托是恶人和歹徒的形象。 “人只配当可怜的奴隶,像蚱蜢一样在草堆和垃圾堆里讨生活。” “中世纪繁琐僵化的学问把精神驯服得服服帖帖。”“我们的教会胃口很好,把各地吃个精光。”“强权在手,敌意自然消亡。” 魔鬼梅非斯托形象分析 “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 既是引诱者又是激励者,共同构成人类天性的双重性。客观上起到督促浮士德前进的作用。 浮士德形象的局限性 恩格斯的论述: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的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的论述 歌德过于全能,他是过于积极的性格,而且是过于入世的,不能像席勒似的逃向康德的理想去避免鄙陋……他的气质、他的力量,他的整个精神倾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 4十八世纪:歌德《浮士德》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