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7 页
最新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6月6日,界首市举行优秀共产党员、阜阳好人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市领导徐会东、何逢阳、范力、冯飞、张临、应鹏飞、滕敏、苑光辉、周明敬参加会议。
报告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明敬宣读《关于追授柳西周同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报告团两位成员以讲述、追忆的形式,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柳西周同志扎根基层、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报告人难掩悲痛,几度哽咽,参会人员认真专注听取报告,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与会人员表示,参加此次报告会,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要向柳西周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为全市脱贫“摘帽”作出应有贡献。
“阜阳好人”柳西周
柳西周,男,196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人,生前任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党总支委员,获评“界首好人”特别奖、“阜阳好人”称号,2018年5月23日被追授为界首市优秀共产党员。
柳西周长期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于2018年4月18日逝世。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凤凰网、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界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到柳西周家中慰问,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一心为民 亏欠家人
“清正廉洁,一心为农民着想……”这是茶棚村柳照广等村民写在“请愿书”中的一句话。
柳西周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房子是20多年前盖的三间平房,是用楼板盖的顶,因经不起岁月侵蚀,在三年前已经开始渗水。家里除了三张床和一张结婚时妻子陪嫁的方桌、一个大衣柜以外,就没有像样的家具了。唯一值钱的应该是院里停放的那辆他平常上班、下乡的摩托车了,头盔还放在车篮里……
“村里没盖楼房的几乎没有了。”村民柳西红说。
柳西周的儿子曾经因为家里没钱,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去参军入伍,“我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我现在用部队发放的补贴,终于圆了大学梦!”1994年出生的儿子柳兆文,因为体谅父母,也为了继续自己的大学梦,已结婚成家的他现在仍在读书。
“跟着他30多年,没享过一天福,孩子从小到大都没让他操过心,为的就是不耽误他的工作。”妻子刘凤英大柳西周两岁,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为了供养这个家庭,50多岁了,还带病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钱多钱少,我们不在乎,只想让他还能每天工作回来陪陪我!”刘凤英哭道。
“有一次在闲聊时,他说,‘我最亏欠的就是老婆和孩子’。”茶棚村专干孙敏介绍,“他心里装的是全村的老百姓,他是我最尊重的老大哥!”他为了百姓,虽亏欠家人,但家人却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
认真负责 务实担当
从19岁担任村干部到去世的32年里,柳西周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深受村民拥护。特别是近些年,他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实行秸秆禁烧……特别是脱贫攻坚,他更是一马当先。
2018年2月份的一天,因为为村里两口当家大塘进行清淤,耽误了吃饭时间,柳西周再一次捧起方便面碗。当时,他发现自己吃饭有些困难;3月26日,镇村干部会,他搂着肚子听完会议;4月9日,他拔下针头参加界首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第三次联席会议;4月10日,他颤抖地在村干部签到簿写上自己的名字……
4月18日,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妻子和同事多次劝他去检查检查,他却一再说“没事”“忙完这一段,我就去检查”。
“柳西周是我工作的得力助手,没想到他竟然就走了,真的非常悲痛。”代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茶棚村是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为了让家乡环境更美丽,让乡亲们生活更美好,他不分昼夜,“定”在现场。道路硬化,他帮老于家卖树、挪柴草;卫生改厕,他帮群众扒旱厕;沟塘清淤,他拿出妻子让他寄给儿子的2000元的生活费,给群众垫上了青苗补偿费;植树造林,他甩掉小袄,三月份的皖西北,乍暖还寒,他身上大汗淋漓……
“他就是累死的啊!”村民李彩霞说。
一年两季的秸秆禁烧,他从没在家里睡过觉。“他总是说,‘你们休息会,我看着,没事’。”每年秸秆禁烧总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村民于永刚说。
“没事”似乎成了柳西周的口头禅。面对繁琐压力,他说“没事”;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他说“没事”;面对群众的不解和阻挠,他说“没事”;面对日益变差的身体,他说“没事”;面对领导“勒令”他去检查身体时,他还说“没事”……
“他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忠厚老实。他的去世,是茶棚人民的一大损失,也是代桥的一大损失。”代桥镇党委书记汪向阳这样评价柳西周。
百姓冷暖 常挂心间
“他是个不要家的人!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有老百姓,就是没俺娘几个。”柳西周的妻子刘凤英这样“抱怨”道。
家住柳东二组的于秀真,今年77岁了,是名五保户,丈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