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6602007煤灰高温粘度特性试验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L / T 660 — 2007 DL / T 660 — 2007 PAGE 12 PAGE I ICS 75.160.10 F 23 备案号:2123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660 — 2007 代替DL/T 660 — 1998 煤灰高温黏度特性试验方法 Test procedure for the viscosity of coal ash in high-temperature 2007-07-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高温黏度特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 5 试验设备与材料 3 6 试验步骤 5 7 试验结果的处理及误差 7 8 煤灰黏度特性结渣性指数RN评价指标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黏度计的标定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炉管的维护与更换方法 9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高温炉恒温区标定方法 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坩埚内熔体温度的校正方法 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黏度特性试验报告实例 12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文)的要求,对DL/T 660—1998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是近几年来在煤灰、玻璃、陶瓷等高温黏度特性测定的基础上,为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与DL/T 660—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玻璃、陶瓷高温黏度特性测定的内容; ——增加“煤灰黏度特性结渣性指数RN评价指标”的内容; ——将原标准中“5.1钼丝炉管的更换”内容修订为标准的“附录B(规范性附录)炉管的维护与更换方法”内容; ——将原标准中“5.2高温炉恒温区标定”内容修订为标准的“附录C(规范性附录)高温炉恒温区标定方法”内容; ——将原标准中“坩埚内熔体温度的校定”内容修订为标准的“附录D(规范性附录)坩埚内熔体温度的校正方法”内容; ——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黏度特性试验报告实例”; ——增加评价灰黏度结渣分级界限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L/T 660—1998。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爱珍、王岩、张心、杜晓光。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煤灰高温黏度特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灰、玻璃和陶瓷高温黏度特性试验的原则与方法及煤灰黏度特性结渣性指数RN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下煤灰、玻璃和陶瓷的熔体动力黏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 2902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丝 SY 1814 黏度标准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黏度特性 the viscosity of coal ash in high-temperature 高温黏度特性是煤灰、玻璃、陶瓷等在一定高温条件下呈熔融状态时的高温流动特性。反映了煤灰、玻璃、陶瓷熔体在降温过程中黏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温度的降低,煤灰、玻璃、陶瓷等熔体最终形成三种渣形,如图1所示。 A—玻璃体渣;B—塑性渣;C—结晶渣;O—临界温度点;L—准凝固温度点 图1 煤灰、玻璃、陶瓷黏度特性的类型 3.2 玻璃体渣 glass clinker 熔体在降温过程中,黏度特性的变化如图1所示的lg????t曲线A。通常称为“长渣”,该渣型无相变点。 煤灰、玻璃、陶瓷等都会有此形态特征。 3.3 塑性渣 plastic clinker 熔体在降温过程中,黏度特性的变化如图1所示的lg????t曲线B,具有“真液相”、“固相”和“固、液相”状态的渣体称为塑性渣。 该曲线被临界温度O点与准凝固温度L分成三个部分:真液相区、塑性区和快速凝固区。在O点右下方为真液相区,在这一区域内,渣体的固相物消熔殆尽;在O点到L点的降温过程中,随着固相结晶的不断析出,会形成液、固两相共存的塑性熔体;当温度继续降低至L点时,熔体迅速凝固。 具有此渣形态特征种类的主要是煤灰、玻璃等。 3.4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