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古代史一轮复习-第一章-夏商周-春秋战国.ppt

2013高考古代史一轮复习-第一章-夏商周-春秋战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孔子 政治主张: 教育主张: 文化成就 影响: ①…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②维护…,主张…;③以德治民…;④逐步改良… 主张…。意义:… 编订和整理了…、…、…、…、…、即后来的儒家“…”。 他的思想后来成为…,儒家文化也成为…的部分。 ◎拓展: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①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伦理准则。要求人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以德治民。 ②强调“礼”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礼”实际上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可惜春秋社会的现实是“礼崩乐坏”,因此他主张“克己复礼”。这反映了儒家学派“厚古薄今”的历史观。 ③“仁”“以德治民”和“礼”之间内在联系:“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而“礼”则是“仁”的具体规定。 战国前期,诸侯国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诸侯国国君的统治地位越来越不巩固 B 新兴地主开始抢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权 C 奴隶主贵族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D 晋国和齐国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实力大为削弱 See You tomorrow!!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第四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高考考点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⑴经济: ①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②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③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商业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因 素,商业发展的两大影响。 ④新兴城市及其特点。 ⑵井田制瓦解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⑶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魏国、楚国变法;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各项内容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措施)、性质、作用及变法成功原因。(注意与历次改革相联系,掌握改革的一般规律:原因、内容、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原因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社会经济 农业 工具 水利 手工业 《考工记》 冶炼 纺织 煮盐 酿酒 制漆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开始铁农具和牛耕 桔槔、芍陂邗沟 金银错技术 铁农具范围扩大,牛耕推广 都江堰、郑国渠 铸铁柔化技术 长沙楚墓麻布残片 池、海、井盐 使用曲 夹纻技术 商业中心多,商品种类多,货币多 【例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牛耕的普遍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 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 请同学们看课文上第14页“商业和城市”的内容,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的发展的表现、特点及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 (1)表现:①商品种类繁多②商业城市兴起③商人活跃,出现很多大商人 (2).特点 ① ①商品种类繁多②商品流通地域更广③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④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3)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阅读教材《春秋大国争霸图》和《战国兼并形势图》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兴起的原因;分布特点及职能。 原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人口聚集。 分布:黄河中下游 职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得发展(铁器和牛耕) ②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③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水利工程的推动和天文历法的进步等。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公元前594年,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5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500亩 B.200亩 C.300亩 D.700亩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背景 根本:生产力发展--公 田变私田。 概况 作用 一方面使诸侯实力增强,另一方面加速了井田制瓦解,促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性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①经济...②政治... ③思想... 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典型)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铁器、牛耕推广 实质——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确立…。 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未改变…。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确立…。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 鞅 变 法 阅读课本15页结合刚才所学知识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成功的原因? 1.背景 商鞅变法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