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与地名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历史与地名变迁 作者简介:谢元鲁,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成都市地名学会理事。 ? 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 一、成都的建城与地理环境 ?????? 成都平原由岷江与沱江冲积而成,先秦时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森林、沼泽与平原相间的地貌。宜于农业发展,尤其适于稻作农业。在成都市中心商业街2000年发现的战国时期古蜀王国船棺葬遗址中,17具船棺均由直径1米以上楠木制成,最大的船棺长18米,直径达1.7米,为千年楠木。可为当时成都平原植被的见证。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3700-4500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原始稻作和渔猎业为主。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成都平原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且具一定规模的古城,目前已发现的有:新津宝墩、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鳬城、崇州双河古城等。各古城均选址在河流之间的较高阶地上,面积在0.1-0.6平方公里之间。而距今4000年-3200年之间,又出现了广汉三星堆古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周边有堆土城墙,古城内出土有大量金、铜、玉、石、陶、象牙等各类器物的祭祀坑,主要有青铜人像、头像、面具,神树以及作为权力象征的金杖和大量玉器。并有许多建筑遗址。在三星堆文化之后,就是成都西郊发现的金沙文化,距今约3200年-2600年,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前期,出土3000余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其中以金箔“太阳神鸟”为其重要标志,还出土100多根象牙,是古蜀国的神权祭祀场所,说明成都在古蜀王国时期的地位日趋重要。 关于秦代以前的成都历史,古史中记载并不清楚,唐诗人李白就已说“蚕丛和鱼鳬,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我们今天所知的成都历史,则主要来自于常璩《华阳国志》和扬雄《蜀王本纪》。指记载,成都地区是由蚕丛、鱼鳬、开明王朝的历史相续而成。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许多刻画鸟头纹,应是鱼凫王朝的象征。开明氏又称鳖灵,来自荆地,浮于江水,后在成都平原治水,“决玉山,民得陆处。”治水成功,因而鱼鳬氏(望帝)让位于开明氏(丛帝)。留下了杜鹃啼血的传说,李商隐《锦瑟》诗说:“望帝春心思杜鹃。” 西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自古蜀王国的开明九世迁都于成都后,成都城址二千多年来未发生过变化,名称也未改变,这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是十分少有的。成都城市的这种特点,与先秦时代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与城址的选择有密切关系。 郫江和流江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的两个分支。既是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线,在都江堰修筑后,也是重要的灌溉渠道。《史记河渠书》说:“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灌,百姓享其利。”成都最早的城址,即在郫、流二江合流处,有水陆交通之便,为成都平原,北上越秦岭到关中的金牛道的起点,又能避免岷江洪水的危害。所以杜甫诗说:“蜀人矜夸一千载,洪水不近张仪楼。”就是这一情况的写照。 这一时期对成都地名的影响,首先是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命名,如都江堰,望丛祠、五丁桥,鱼凫城。望丛祠是纪念传说中的望帝与丛帝。望帝是鱼凫王国最后一位君主杜宇,丛帝则是望帝的大臣鳖灵,他因治水有功,被望帝禅让为王,是开明王国的第一位君主。五丁是开明王国负担筑路、修桥、建城等工程的百姓的代表。 至今仍然有若干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文化风俗古迹地名留存。如五块石、天涯石、石笋街等。五块石、天涯石为古代蜀国的大石遗迹,由若干大石垒叠而成,学者大多解读为古代墓葬纪念标志。石笋也是大石遗迹,相传下有海眼,动之则成都平原会发生洪水。 ??? 二、秦汉成都的兴盛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作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