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述方程仅考虑两个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种子水份和贮藏温度),但没有考虑到入库时种子本身质量的重要性,因此预测结果精确性受到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oberts推出了新的种子寿命预测方程: 二、利用对数直线回归方程及其列线预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二)鉴别种子堆发热的方法 A、种温和仓温比较,两者不规律,可能发热 B、同一层前后温度比较,不规律可能发热 C、同一批种子不同仓温度比较,不规律可能发热 D、种子品质前后比较,差别大则可能发热 E、与往年同一季度种温比较,高者可能发热 第三节 种子发热 种子发热对种子品质的影响 1、影响种用品质:活力降低、种用价值下降 2、影响食用品质:贮藏物质被大量分解消耗 第三节 种子发热 (三)种子发热的种类 A、上层发热:近堆表层15-30cm厚的种子层 B、下层发热:接近地面的种子部位 C、垂直层发热:靠近仓壁、柱子等部位 D、局部发热:发热部位不固定,多由于分批入库的种子品质不一致导致 E、整仓发热:最危险的情况 第三节 种子发热 (四)种子发热的预防 1、建造高标准的种子仓库 2、严把种子入库质量关:含水量、净度必须达标 3、认真做好备仓和消毒工作 4、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 第三节 种子发热 第九章 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 第一节 种子贮藏期间温度、湿度和水分的变化 第二节 种子的结露和预防 第三节 种子发热和预防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第五节 种子的衰老变化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种子霉变的过程就是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种子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种子都带有微生物,但不一定会发生霉变,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时,霉变才可能发生。霉变是一个连续的统一过程,有一定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种子霉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变质阶段:微生物与种子建立腐生关系的过程,主要表现:种子发灰变暗;有轻微的异味;散落性降低;硬度下降等。 2. 中期生霉阶段: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过程,种堆中的湿热逐渐积累,在种胚和破损部位开始形成菌落,“生毛”、“点翠”等。 3. 后期霉烂阶段:种子严重腐解的过程,籽粒变形,成团结块,以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一、引起种子霉变的微生物区系 种子微生物的种类主要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以真菌对贮藏种子的危害性最大,其次是细菌和放线菌。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一)种子上的主要真菌 1.曲霉属:广泛分布于各种作物的种子及粮食上。导致种子霉变的一大类腐生性霉菌。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2.青霉属:导致种子发热的最普遍的霉菌。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一)种子上的主要真菌 3.根霉属:常存在于腐败食物中,是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 4.毛霉属:具有较强的酒精发酵及分解种子蛋白质、脂肪、糖类的能力。 5.交链孢属:常潜伏在种子皮层下,形成皮下菌丝。 6.镰刀菌属镰刀菌:粉红色菌落,影响种子发芽率。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二)种子上的细菌 种子上细菌,主要是球菌和杆菌。其主要代表茵类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等类群中的一些种。 种子上的细菌,多数为附生菌,在新鲜种子上的数量约占种子微生物总量的80%一90%,一般对种子贮藏无明显为害。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霉菌数量的增加,其数量逐渐减少。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三)种子上的放线菌 放线茵属于原核微生物。大多数菌体是由分枝苗丝所组成的丝状体,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气生留丝顶端形成孢子丝。袍子丝有直、弯曲、螺旋等形状。 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在新收获的清洁种子上数量很少,但在混杂有土粒的种子以及贮藏后期或发过热的种子上数量较多。 第四节 种子的霉变 二、种子霉变的诱因 (一)种子水分含量和空气湿度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不一,可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 蓄电池的检查与日常维护 课件(共28张PPT)《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同步教学(机工版·2020).ppt.pptx VIP
- 电导率分析仪PRO-C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PPT.pptx VIP
- FSC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doc VIP
- LG TS16TH说明书 用户手册.pdf
- 智能体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5年)-.docx VIP
- 廉洁职业保证措施.docx VIP
- 考务工作手册(发给考务和监考) .pdf VIP
- 2023年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12(excel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