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轮复习).pptx

2018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 高考一轮复习思想文化史*什么是文化? 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 目前学术界通常根据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层次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其中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处在最高层次、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文化。人们也把这种对“知”和“行”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文化,叫做哲学。什么是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所谓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指统治者提倡的,在社会中主导意识的思想。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单元解读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儒家思想的演变演变线索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武帝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面临挑战新发展新体系—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含义: “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 “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2)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士”崛起,重用。(4)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3、百家争鸣的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变革精神注重实践(2)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巨大。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二)、儒家思想:1、春秋——创立(孔子): 春秋——创立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伦理观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礼 ”、 “为政以德”性相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儒家六经)孔子——儒学的创始者 1、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 孔子曾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孔子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知识链接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仁在政治上的推行)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孔子的活动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留下言论集:《论语》例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 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 (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 1、春秋——创立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