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外八庙的建筑风格与旅游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德外八庙的建筑风格与旅游价值-旅游管理 承德外八庙的建筑风格与旅游价值 王 晖 “外八庙”实际上并不只8座庙,原有12座,因其中8座由北京理藩院喇嘛印务处派驻喇嘛并统一管理,在京师设八“下处”,且地处塞外,固称“外八庙”。修建这些庙前后历时67年,现在尚存8座。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众星拱月之势环列着一座座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喇嘛寺庙。这些寺庙建筑精湛,风格各异,可以在此找到满、汉、蒙、藏文化交融的痕迹: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一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还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质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些寺庙,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10座寺庙均建于乾隆年间,可谓是万法归一。 一、中国寺庙建筑的渊源 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世相行延以“寺”为佛教建筑的通称。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不同,寺庙开始分为汉地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以及汉藏混合型寺庙。承德的普宁寺和普乐寺就是属于汉藏混合型寺庙,又称曼陀罗式建筑:寺庙前后中轴线分明,但是后部却建在高大的坛台上,中部为一个主体建筑,四周为次要建筑或者配殿。外八庙它是一个完全遵循了清政府“以习俗为治”的政策,是清政府作为控制少数边疆地区的一个“怀柔”的建筑产物。 二、外八庙的空间布局及建筑形态 外八庙是以避暑山庄为核心呈放射状分布,位于避暑山庄的东部及北部的山脉上,依次为: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广缘寺、普佑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罗汉堂。外八庙的建筑形态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打破了常规的只以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它多以地形而定,有的采取自由的散点分布,例如普宁寺的大雄宝殿,寺庙的入口处采取对称的形式,后半部分顺应地势,将27座建筑融合汉藏的建筑手法,采取曼陀罗的布局,层层向上递进不对称的手法依附在山上。山体与建筑群体的融合,增加了寺庙的整体气势。普陀宗乘之庙也是一个打破了一般寺庙相对封闭的格局,中部最高的赤红色为主体建筑,是藏式风格,周围则是自由散置的白色建筑群体紧紧围绕在主体建筑周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建筑采用的是汉族的阁亭风格,神同形异的完美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格局不仅主次分明而且层层相叠,空间感十分强烈。 三、外八庙的建筑风格 康熙、乾隆年间,清王朝为了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而兴建寺庙,这些寺庙顺应了蒙、藏等少数民族信奉喇嘛教的习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过“深仁厚泽”来“柔远能迩”。在建筑上,它继承、发扬并创造性运用各种建筑技能,汲取南北名园名寺的的精华,实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砖石结构与木构架的完美融合。它是一个聚集了满、汉、蒙、藏等多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它作为物质载体,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是满、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有着其不同的政治意义及历史背景。 藏族寺庙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构建就是在收分的折角方柱上置大斗,托本,然后再放承重的重梁,这就相当于一种柱式。此外,梯形窗套和出挑的窗檐也是一大特色。至于外八庙,在做的时候都是取其形式,而改变了它的比例。藏族寺庙一般采用“巴喀草”,镏金铜装饰,而外八庙则采用琉璃、磨砖宇墙。总之,外八庙的建筑设计上,大轮廓是藏、蒙的味道,细部则汉化。普宁寺的大乘之阁是一个藏、汉杂糅的很成功的一个建筑,它仿三摩耶庙,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汉族建筑为基调,五顶不失汉族阁楼的风貌,四个小殿,则以藏族建筑为基座,仿藏的矩形附殿,六角方台,四色塔,统一比例,使得主体和附殿风格一致。普乐寺表现出曼荼罗形象,其基本特征就是十字对称,方圆相间,井字分割。最上面的为攒尖塔,殿宇、城台以汉族建筑为基础,下层台置五色喇嘛塔瓦檐,有“九山八海”之说。虽然它们表现出了方中套圆的曼荼罗形象,但匠师们的新创作的这种风格完全根植与传统建筑的土壤。 四、外八庙的建筑色彩分析 中国从古代开始,木结构建筑外露部分涂以朱红,白墙栋梁饰以红、黄、蓝、金色调,明快悦目。虽然中国古代在颜色方面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平民百姓不可以穿金色衣服,但外八庙却没有按照建筑等级和色彩等级来建造,它与承德山庄相互协调的十分一致。总体上看,外八庙的主体色调为红色。艺术史学家格罗塞认为:“红色是一切民族最喜欢的颜色”,而黄色是帝王的象征,又与红色搭配凸显荣华富贵,所以外八庙的大多数屋面采用黄色琉璃。加上藏传佛教的色彩观点反映在建筑上,外八庙的各个寺庙就有了比较完整的装饰手法。佛寺为红色,红色墙面上主要用棕色及白色饰带,白墙上面则是黑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