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与思考: 什么样的课是好的课?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学生喜欢(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你当前面临的最大困惑(问题)是什么? 你现在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帮助)? 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哪些维度? 你对数学课程改革有什么看法? 理想的改革与现实的表现的关系? 思考、讨论、反馈 一、什么是好的数学课 教学案例: 陈会英老师教学片段 吴正宪老师教学录相片段(3‘—10‘) 什么样的课是好的数学课 评价一节课的关注点(标准): 统一的标准,不是个性化的标准 模式: 固定的模式与自由的模式(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自学辅导、单元教学等) 关于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1. 确定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整合。 2. 选择适应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活动任务。 3.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4. 设计有效的问题,使期容量恰当,难度层次清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一节课提问情况分析) 四、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学中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整体。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学生长远发展与当前效果的关系 谢谢! * * * * 二、如何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改革应关注的几个维度 --以2009全国小学数学优秀课为例 教学设计 技术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评选 确定目标 1 3 设计关键环节 与问题 4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 分析学情 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内容要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新的学习活动任务。 关键环节清楚,为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问题设计的效度高,容量恰当,难度层次清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正确、深入,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活用教。 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评选 教学方式 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合理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具有启发性;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 互动交流 教师能够尊重、爱护学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问题设计效度较高,容量恰当,难度层次清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要基本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 小组合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明确学习任务,分工合理、具体、明确;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活动,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承担活动任务;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能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 评价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做出有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恰当,具有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做到由点到面,点面结合。 教学过程 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评选 面向全体 课堂生成 不同学习程度和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应有相应的收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 教师要及时捕捉并与学生一起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学生由此有了新的收获。 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要体现出民主、合作的特征;课堂氛围应是活跃和融洽的。 教学效果 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评选 比如:张莉娟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新授课《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在探究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在参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目标的确定 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例评选 比如:李媛执教二年级下册新授课《平移和旋转》 片段:同桌合作,感知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特点。 (1)感知平移 ①研究能完全重合的情况。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能够完全重合的情况。 小结:铅笔是在直线方向上移动,移动时本身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右边的铅笔就能和左边的铅笔完全重合。 ②学生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边举例边用动作表示,教师随之贴图片。 ③揭示平移。 总结:像这样,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看作平移现象。 (2)感知旋转 对学情的分析 学生演示不能完全重合的情况。 教师多媒体展示如右图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