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3 卷第9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3, No.9
2018 年9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September, 2018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
土壤湿度数据评估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范科科 ,张 强 ,史培军 ,孙 鹏 ,余慧倩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
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 100875;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
4.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2 )
摘要:土壤水是地表与大气在水热交换方面的关键纽带,是关键水循环要素,更是地表产汇流
过程的关键控制因子。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也是亚洲水塔,探讨青藏高原土壤水变化对于
探讨青藏高原热力学特征变化及其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获取高
精度长序列大尺度土壤水数据集则是其关键。本文利用青藏高原100个土壤水站点观测数据,
从多空间尺度(0.25°×0.25° ,0.5°×0.5° ,1°×1°)、多时间段(冻结和融化期)等角度,采用多评价指
标(R 、RMSE 、Bias ),对多套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ECV 、ERA-Interim 、MERRA 、Noah )进行全面
评估。结果表明:① 除ERA 外,其他数据均能反映青藏高原土壤水变化,且与降水量变化一
致。而在那曲地区,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均明显低估实测土壤水含量。从空间分布来看,
MERRA 和Noah 与植被指数最为一致,可很好地反映土壤水空间变化特征;②青藏高原大部分
地区土壤水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其中青藏高原西部边缘与喜马拉雅地区土壤水变化则受冰
雪融水和降水的共同影响;③除阿里地区外,大部分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在融化期与实测土壤
水相关性高于冻结期,其中在那曲地区,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均高估冻结期土壤含水量,却低
估融化期土壤含水量。另外,遥感反演和同化数据对中大空间尺度土壤水的估计要好于对小
空间尺度土壤水的估计。本研究为青藏高原土壤水研究的数据集选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土壤湿度;青藏高原
DOI: 10.11821/dlxb201809013
1 引言
土壤水是陆面与大气水热交换的关键纽带,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植被更替及土壤碳
[1-2]
循环的重要控制因子 。作为水循环及水热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陆表能量变换及
[3-5]
陆面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
土壤水分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地表蒸散发过程及潜热、显热形式的能量输送过程对气候
[6-9]
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土壤湿度作为关键变量已在各种自然环境过程的模拟中得到充分
收稿日期:2017-08-31; 修订日期:2018-05-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Foundation:
Creative Research Groups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No
作者简介:范科科(1995-), 男, 河南驻马店人, 博士研究生, 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76年以来香港入境旅游关系圈变化及指示性.pdf
- 1977-2014年江苏中部滨海湿地演化与围垦空间演变趋势.pdf
- 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pdf
- 198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变化.pdf
- 1981-2010 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实际蒸散的影响.pdf
- 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pdf
- 1991 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pdf
-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pdf
-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pdf
-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