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产生展及发展趋势讲课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防产生发展与发展趋势 主讲 贺芳 一、国际民防的产生与发展 (一)民防的产生(第一次大战时期? 1911年-1914年) 民防是随着空袭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空袭危害的发展而发展。1849年,奥地利军队在围攻威尼斯城时,放出了几百个携带30磅炸弹的热气球轰炸威尼斯,从此揭开了空袭作战的序幕。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制造了世界上首架飞机,很快飞机就被用于军事目的。开始飞机只是用来从空中向地面敌方阵地侦察和拍照。1911年意土战争中,意军飞行员从飞机上向土军阵地投掷了数枚手榴弹,虽杀伤效果不大,但给土军以较大震憾。此举很快为其它国家效仿,随后出现了轰炸机和轰炸航空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作战方式已被广泛运用。比较有影响的是德国使用200多只飞艇和400多架飞机对伦敦实施昼夜轰炸,炸死炸伤英国4000多人。同时,英、法等协约国也对德国实施了报复性轰炸。为了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英国于1914年首先在伦敦建立了民防组织,组织实施发布警报、疏散居民、抢修、救护,从此以保护民众,减轻空袭危害为目的“民防”开始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国际民防组织,法国医生乔治·圣保罗发起并向政府提出申请,随后在日内瓦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非政府民防组织,旨在战时实行人道救助工作。 (二)早期民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939年-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轰炸机迅速发展,空袭作战理论蓬勃兴起,为尔后大规模空袭作战奠定了物质、组织和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交战双方都毫无顾忌地把城市居民和工业设施当作靶子,大肆轰炸、杀伤、破坏。比较典型的空袭有:德国对英苏轰炸,美、英、苏对德国轰炸,美国对日轰炸。使用的兵器既有各种轰炸机、强击机,也有v-1、v-2导弹,1945年8月美国还使了两枚原子弹对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核打击。交战各方共投入飞机上万架,总投弹量达500余万吨。 面对城市和平民遭受的严重空袭毁伤,交战各国都采取了观察、警报、隐蔽、构筑防空壕(洞)、抢险抢救、消防灭火等民防救助措施。由于各交战国及各城市对民防重视不同,防护效果和损失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英国虽然遭受德国空袭时间最长,但其非常重视民防,损失也相对较小 (三)近代民防(冷战时期?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充分认识到空袭威胁的严峻性。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军备竞赛,竞相发展核武器,达到了足以毁灭对方的程度。面对新的世界大战和核袭击的威胁,美苏及其同盟国均把民防作为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重要措施和战略威慑力量,把民防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民防建设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民防组织,制订民防法规,建立民防机制,完善民防设施,建立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民防体系。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防工程能掩蔽全国70-80%的人口,以色列、瑞士、瑞典等国的民防工程可掩全国90-100%的人口,英国提出人均掩蔽工程至少应有1平方米。许多国家对城市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都采取了防护技术战术措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防空情报、警报、指挥通信网络,制定了大规模人口疏散计划,建立了民防专业队伍,开展了民防训练。多数国家把战时防空和平时预防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结合起来,统一管理,民防领域逐步扩大。 (四)现代民防(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事高技术迅猛发展,高技术武器信息化装备在战场上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战场环境和作战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化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高技术空袭成为相对独立的作战阶段,并成为战争中的主角。具有代表性的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其主要特点是打击范围更广、破坏因素更多、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防建设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是: 1、防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空袭成为民防的主要任务; 2、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成为民防的重中之重; 3、防生化恐怖袭击成为民防的重要内容; 4、防信息攻击成为民防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人民防空的产生与发展 (一)解放前阶段(1931年-1949年)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战争时间,日军飞机对我许多城市和前后方军民进行了长期残酷的轰炸。针对日军的空袭,国民政府着手组织防空袭斗争。1932年9月,为应对日军对南京的空袭威胁,国民政府责成军事部门制定了《南京临时防空计划》,这也是中国最早的防空袭计划。1933年国民政府确定了防空建设方案,公布了《各省、市、县防护团组织规程》,组织设立防空机构,开展防空培训。1933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了第一次声势浩大的防空演习,并将这一日定为中华民国的“防空节”。1937年7月,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日军先后对上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