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遥感概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洋遥感基础 什么是海洋遥感? 海洋遥感(ocean remote sensing)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 遥感主要有三个应用方面: 陆地遥感 海洋遥感(难度最大) 气象遥感 海洋遥感是一门交叉学科。 涉及海洋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并与空间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密切相关。 是2O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学科之一。形成了从海洋渡谱分析到海洋现象自动识别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 海面风场 海表温度(SST)、海表盐度、海色 海洋动力要素:海浪、海面高度、内波 海冰、海底地形、油膜及其它海洋污染物 鱼群监测 SST 对于海洋研究的重要性 海洋观测难度大,因此更依赖于卫星遥感观测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洋环流、赤潮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前景看好,对于考研以及今后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简史 海洋遥感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最早的是在河口海岸制图和近海水深测量中利用航空遥感技术 1950年美国使用飞机与多艘海洋调查船协同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大规模湾流考察,这是第一次在物理海洋学研究中利用航空遥感技术 此后,航空遥感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近海海洋调查、海岸带制图与资源勘测方面。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0年NASA发射了第一颗电视与红外(infrared)观测卫星,开始从航天高度上探测海洋 1961年美国水星(Aqua)计划。 1973年Skylab证实了可见光(visiblelight)和近红外(nearinfrared)遥感对地球连续观测的能力。 1975年GEOS-3卫星高度计(SatelliteAltimeter)。 2.NOAA(美国海洋大气局) 1972-1976发射NOAA-1,2,3,4,5卫星,装载了红外扫描辐射计(infraredscatteringradiometer)和微波辐射计(microwaveradiometer),估计海表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大气温度(atmospheretemperature)、湿度剖面(moistureprofile)。 1978NASA发射了三颗卫星,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研制的SeasatA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GSFC)研制的TIROS-N和Nimbus-7卫星 3.SeasatA海洋实验卫星装载: 微波辐射计SMMR、微波高度计(MicrowaveAltimeter)RA、微波散射计(MicrowaveScatterometer)SASS、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可见红外辐射计VIRR5种传感器 提供的海洋信息:SST、海面高度、海面风场、海浪(seawave)、海冰、海底地形、风暴潮(stormsurges)、水汽(vapour)和降雨(precipitation)等。寿命108天,被称为卫星海洋遥感的里程碑。 TIROS-N上装载了AVHRR(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和TIROS业务化垂直探测器TOVS.奠定了卫星海表温度进入气象、海洋业务化预报的基础。 Nimbus-7装载了7台传感器,其中多通道扫描微波辐射计SMMR和沿岸带海色扫描仪CZCS与海洋观测有关,奠定了海色卫星遥感的基础。 1978-86CZCS提供了8年的全球海色(seacolor)图像以及海洋次表层叶绿素浓度参数(parametersofoceansubsurfaceschlorophyllconcentration)。 发展简史 1985年以来,海洋卫星遥感全面进入应用阶段。 发展简史 1985年以来发射的主要卫星 发展简史 主要传感器类型 我国的海洋遥感 2002年才发射了第一海洋卫星 HY-1A。 2007年4月11日发射了HY-1B。 我国的海洋遥感 发展目标 建立起一整套海洋卫星应用体系,包括: 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的海洋水色卫星系列(HY-1) 以微波探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系列(HY-2) 以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多种遥感器为主载荷的海洋环境综合卫星系列(HY-3) 希望到2015年,形成以我国海洋系列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监测网,使我国的海洋卫星及其应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世界海洋遥感先进行列。 海洋遥感现状 优点 目前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海洋学各分支学科的各个方面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内波、中尺度涡、大洋潮汐、极地海冰观测、海-气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如气象卫星红外图像象,直接记录了海面温度的分布,海流和中尺度涡漩的边界在红外图像象上非常清晰。 利用这种图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