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绪 论
一、中国民族概况
1、人口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5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中国民族分布图
各民族人口数量差别悬殊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族。
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4461)、塔塔尔(4890)、赫哲(4640)、珞巴(2965)等4个民族。
2、少数民族的经济类型
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 ;有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 ;
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 ;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 ;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 ;从事渔猎采集的民族;
3、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
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了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成分。
封建农奴制
奴隶制
原始公社制残余 :西藏的珞巴族、云南的佤族(克钦人)
4、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
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 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 (内蒙古)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 (西藏),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 (彝族),山官制度(景颇族)、千百户制度(青海藏族)、头人制度、土司制度。瑶族的瑶老制、石牌制;黎族的合亩制,壮族的土司制度:壮族的土司制度建立于宋元时期,清代、民国时期改土归流,1931年广西壮族土司制度被完全取消。侬智高
5、文化生活
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
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
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尚未能确定:京族、朝鲜族)
6、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萨满教、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壮族的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 。
瑶族的度戒仪式(成年礼)
7、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自远古至今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自两汉至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的时期。
自宋元至明清,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近代,中国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百越——骆越、瓯骆——俚、僚、乌浒蛮——僮——壮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宋)范大成《桂海虞衡志》
苗蛮——武陵蛮——五溪蛮——苗、瑶
二、现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21-1949:探索形成期-,1949-1978:形成发展期;-1978 以来:发展创新期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并吸收历史上中华文化的营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历史表明,在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国家政权,都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观,即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的民族的“族类”划分就已存在。 《尚书·尧典》载:“帝曰:吁佛哉,方命他族。”《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传释:“族类也。”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春秋战国以前,包括夏、商、周时期,夷夏之别是不明确的,夷夏观尚未产生。
我过历史上的族类划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略显狭隘的先秦夷夏观。秦汉以后,直到清末,传统的民族观即“夷夏观”,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孙中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
“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五大民族,均归平等”。
2、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中国共产党民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