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讲
阅读—词语理解
考点解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对内容的把握,对中心的理解。?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考试中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题目解读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解释词语的字面义(近义词替换法,拆分组词法)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及表达上的作用
(4)联系中心,体会深层含义。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
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3)综合分析替换后的词语,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
(与文章中心不相符合);
(4)总结答题,回答“所以不好”、或“不行”。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在这里更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而换成“××”后则变成了……,没有了……的效果,所以不能换。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和“××”不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
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3)结合文章中心,以及前后对比思想感情等的对比;
(4)总结答题。
答题步骤:不矛盾。因为“××”指…… (答意思以及感情色彩等);而“××”则指……。所以不矛盾。
方法点拨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生命力的词”):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不难,只要读懂题目的要求,从下列技巧中选择相应的方法,一定可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各种含义。
方法
举 例
理
解
字
面
义
近义词、反义词替换
如“刚强”就是“坚强、顽强”的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拆分组词法
“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情”是感情。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这个词义的解释就完成了。
理
解
深
层
含
义
比喻义
“学校的头头脑脑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中考时竟然窜出这么多黑马。”中“黑马”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指代义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的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中,“那声音”指的是上一段中的“歌吹”。
联系上下文
甲说:我炒的菜,味道怎样?乙回答:最近我病了,口不太识味。乙有意回避作答,使这句获得特定含义:这菜味道不好。
结合文章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中政治试卷与答案.doc
- 2017年高考英语七选五阅读.doc
- 2018年3月温州选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精排版).doc
- 2018年4月浙江省选考地理试卷(高清重绘最终定稿附答案).doc
- 2018年4月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卷.doc
-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前试题和答案.doc
-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试卷.doc
- 2018年北京市中考选考科目调研测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doc
- 2018年高考浙江卷化学试题(含答案4月选考).doc
- 2018年浙江省11月选考物理试卷.doc
- 英语职业模块服务类学生用书U7课件-R&W.pptx
- 航空服务英语口语教程新版Unit 7 教学课件.pptx
- 旅游英语视听说Part 1Unit 3-课件.pptx
- 旅游英语视听说Part 2unit13.ppt
- 幼师英语--行业英语(中职)教学课件Unit 7.ppt
- 英语职业模块服务类学生用书U5课件-Culture corner.pptx
- 英语基础模块 1 学生用书Welcome+Unit++课件.pptx
- 旅游英语视听说Part 1Unit 8-课件.pptx
- 汽车英语-行业英语(中职)Unit+4+课件.pptx
- 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行业英语(中职)教学课件8改121016.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