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QB-╳╳-╳╳╳-╳╳╳╳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
物联网标准体系
版本号:
版本号:1.0.0
2010年5月
中国移动物联网标准体系
PAGE I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0 1. 物联网的概述 PAGEREF _Toc261334960 \h 1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1 1.1. 物联网的概念 PAGEREF _Toc261334961 \h 1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2 1.2. 物联网与M2M的关系 PAGEREF _Toc261334962 \h 2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3 2. 物联网总体架构研究 PAGEREF _Toc261334963 \h 3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4 2.1. 物联网总体架构 PAGEREF _Toc261334964 \h 3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5 2.1.1. 物联网总体架构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261334965 \h 3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6 2.1.2. 物联网总体架构介绍 PAGEREF _Toc261334966 \h 4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7 2.2. 物联网关键技术 PAGEREF _Toc261334967 \h 5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8 2.2.1.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PAGEREF _Toc261334968 \h 5
HYPERLINK \l _Toc261334969 2.2.2. 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计划 PAGEREF _Toc261334969 \h 6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0 3. 物联网标准体系及计划 PAGEREF _Toc261334970 \h 7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1 3.1. 物联网标准化策略 PAGEREF _Toc261334971 \h 7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2 3.2. 物联网标准体系内容 PAGEREF _Toc261334972 \h 7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3 3.2.1. 企业标准 PAGEREF _Toc261334973 \h 7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4 3.2.2. 行业及国家标准 PAGEREF _Toc261334974 \h 8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5 3.2.3. 国际标准 PAGEREF _Toc261334975 \h 9
HYPERLINK \l _Toc261334976 4. 编制历史 PAGEREF _Toc261334976 \h 10
PAGE 9
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的提出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欧盟、日本等甚至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战略。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着眼于中国国情,早一点谋划未来,制定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突破大规模产业化瓶颈,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物联网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保障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推动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浪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
通过对物联网的跟踪研究,对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采集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物-物、物-人相连,协同工作,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特征。
“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Things)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运动生理学完整.docx
-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4.1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定义.pptx VIP
- 22G101与16G101钢筋平法图集对比变化汇总.docx VIP
- 运动生理学个人完整讲义.pdf
- 锅炉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4年中医药大学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 情绪管理塑造阳光心态课件.pptx VIP
- 2025年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 2024年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名校卷).docx VIP
- 2024年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夺分金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