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谢 谢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 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 瘦的患儿皮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 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 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2 垂线法 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 3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 4 连线法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 进针角度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 °,(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 。 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 持针方法 1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垂直或斜刺入针梗的1/2,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拔注射器之针栓,边退边抽,直至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此法适用于垂直及斜角进针者。 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方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上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一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于垂直进针者,特别是需要再次复针者, 持针方法 注意事项 1 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 2 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1/2或2/3,厚者进入3/4。 3 掌握适应症 新生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对2岁以上的患儿,尽量在股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采。 4 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正确体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静脉采血时,患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采血技术再高,也难以成功。 注意事项 5 穿刺时注意事项 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否则易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注意事项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6 穿刺后时注意事项 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 7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 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所需采血量。同时抽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抗凝管,最后干燥管,动作需迅速准确, 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8-10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可用力摇晃,以免人为造成血球破坏而发生溶血。 注意事项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的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