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集解》 第七册.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九卷 孝 經 群書治要集解 第九卷 孝經 【集解書目介紹】 一、《孝經注疏》 (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0年第一版) 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西元712年至756年在 位。 邢昺,字叔明。(932年-1010年),北宋經學家。 二、《孝經義疏補》 (明)阮福撰 (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本, 1935年) 阮福,明朝人。生卒不詳。 道光九年,撰集卽成,遂寫定爲九卷,又卷首序目一卷,共十卷,揚州 阮福謹序。(孝經疏補序 一)節選 三、《孝經集傳》 (明)黃道周撰 (《欽定四庫全書》手抄本, 乾隆四十五年) 黃道周,(1585年—1646年),明末學者、書畫家、抗清英雄。臣觀《孝 經》者,道徳之淵源,治化之綱領也。六經之本皆出《孝經》,而《小戴》 四十九篇、《大戴》三十六篇、《儀禮》十七篇皆爲《孝經》疏義。葢當時 師、偃、商、參之徒習觀夫子之行事,誦其遺言,尊聞行知,萃爲禮論,而其 至要所在備於《孝經》。觀《戴記》所稱君子之教也,及送終時思之類,多 ·1· 群書治要集解 繹《孝經》者。葢孝爲教本,禮所由生。語孝必本敬,本敬則禮從此起,非 必《禮記》初爲《孝經》之傳註? 臣繹《孝經》微義,有五微義,十二著義。五者:因性明教,一也;追文 反質,二也;貴道徳而賤兵刑,三也;定辟異端,四也;韋布而享祀,五也。 此五者皆先聖所未著,而夫子獨著之,其文甚微。十二著者:郊廟、明堂、 釋奠、齒胄、養老、耕耤、冠、昏、朝聘、喪、祭、鄉飲酒是也。著是十七者 以治天下,選士不與焉,而士出其中矣。天下休明,聖主尊經循是而行之, 五帝三王之治猶可以復也。 四、《御纂孝經集註》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撰 (《欽定四 庫全書薈要》 吉林出版集團 2005年5月) 清世宗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中國 清朝皇帝在位1722年—1735年) 《<孝經>集註》一卷,世宗憲皇帝御纂,雍正五年製序,頒行我朝。 列聖相承,宏敷孝理,故於是經闡發尤備。世祖章皇帝既爲之註,復有衍 義之輯,而聖祖仁皇帝纘成之,本末條貫,義無遺藴。世宗憲皇帝慮其篇 帙浩富,或未能家喻户曉。乃命約爲此註,專釋經文,以便誦習,而詞旨顯 暢,俾讀者賢愚共曉。其體例悉仿朱子《四書章句集註》,爲之洵萬古説經 教孝之至極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六、《孝經學》 (清)曹元弼撰(木刻本續修四庫全書) 曹元弼,(1867年—1953年)。 ·2· 第九卷 孝 經 【治要原文】 仲尼。孔子字。 曾子。孔子弟子也。 仲尼居。 曾子侍。 子者。孔子。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以。用也。睦。親也。至德以教之。要道以化之。是以民用和 睦。上下無怨也。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 參。名也。參不達。 人之行莫大於孝。 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故曰德之本也。 教人親愛莫善於孝。故言教之所由生。 教之所由生也。 復坐。吾語汝。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 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