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
考点19 形象 5颗星
考点20 语言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
张咏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
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
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
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道,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作了铺垫。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入,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2. 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④。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 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流露出对韩愈深切的眷念。
B.颔联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上句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下句写潮州老树饱阅风霜,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0讲工业文明的曙光__14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精练含解析.doc
-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1讲工业文明的到来__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精练含解析.doc
-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2讲信息文明的探索__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精练含解析.doc
-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3讲信息文明的拓展__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精练含解析.doc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八 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docx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二十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docx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二十一 2018年国内国际的十大重要新闻.docx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六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docx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七 市场准入与负面清单.docx
-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 结构性减税.docx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二 简明连贯得体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一)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二)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三 图文转换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阅读)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十六 作文(标题、素材、表达能力)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传记) .doc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访谈、科普、报告阅读) .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