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关节损伤应对措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ame of presentation;目的和要求;熟悉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髌骨骨折、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治原则 了解髌骨脱位、胫骨平台骨折、踝部扭伤、踝部骨折、跟骨骨折、跖趾骨骨折、跟腱断裂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髋关节特点 杵臼关节 周围强壮的肌群与韧带保护 高能量损伤致脱位 分类 前脱位 后脱位——最常见(85%~90%) 中心脱位;;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第1 型;;治疗第2~5型;;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保守;治疗手术;解剖概要 颈干角110°~140°,平均127° 前倾角 关节囊:后、外、下方没有关节囊包绕 韧带:髂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血供 三大来源;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 区域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来源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病因;分类;分类;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 体征: 伤后少有出现髓部肿胀及癖斑,可出现局部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有移位的骨折可见患肢缩短、外旋、内收、屈曲畸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外旋角度45°~60°;若外旋畸形达90°,应怀疑转子间骨折 ;肢体测量: Bryant三角、Nelaton线显示大转子上移 ;X线片:骨盆平片,髋关节正侧位 螺旋CT二、三维重建;MRI:隐匿性骨折 ;隐匿性骨折病例;鉴别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非手术疗法;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整复方法 2牵引复位法;固定方法 1;8 周后可逐渐在床上起坐,但不能盘腿 3 个月后,骨折已基本愈合,可逐渐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 6 个月后,骨已牢固愈合,可逐渐弃拐行走;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 65 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 青少年 骨折不愈合 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股骨头缺血坏死 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 1)闭合复位内固定:;优点:;(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应证: 手法复位失败 固定不可靠 青壮年的陈旧骨折不愈合 方法: 前外侧切口:带血管蒂髂骨块植骨(旋髂深血管、旋 股外血管升支、缝匠肌) 后外侧切口:股方肌蒂骨块植骨;( 3)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 全身情况尚好的高龄病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 合并骨关节炎 合并股骨头坏死;2~3 周卧床休息后,即可在床上起坐,活动膝、踝关节 6 周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骨愈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髓关节置换术者可在术后1 周开始下地活动;解剖概要 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 股骨距: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非手术治疗;牵引前 牵引2月后;治疗手术治疗;解剖概要 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 血运丰富,常因失血量大而出现休克前期甚至休克期的临床表现 股部肌受损常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非手术治疗;治疗手术治疗;治疗手术治疗; 术前 术后;解剖概要 人体最大的籽骨 股四头肌腱、髌韧带、髌旁腱膜 髌股关节 髌骨与其周围的韧带、腱膜共同形成伸膝装置;髌骨;;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治疗手术治疗;可吸收钉固定;解剖概要 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深浅两层纤维 ;交叉韧带;交叉韧带;;临床表现与诊断;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治疗;膝关节镜;解剖概要 血供差,破裂后愈合能力很差 ;半月板;半月板功能;;临床表现与诊断;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治疗;解剖概要 是膝的重要负荷结构 骨折后,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 常发生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膝部骨骼;;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治疗1型;治疗2型;治疗3型;治疗4型;治疗5型;治疗6型;解剖概要 前方皮包骨 胫骨嵴是进行骨折后手法复位的重要标志 中、下1 / 3 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胫骨上端与下端关节面相互平行 小腿四个筋膜室 上段近血管(腘动静脉) 下1 / 3 段血供差 腓骨颈、腓总神经 ;;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治疗稳定型;治疗不稳定型~保守;治疗不稳定型~手术;术前;术后;治疗单纯型;解剖概要 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踝穴:内踝+外踝+胫骨下端关节面,包容距骨体 跖屈时,距骨体与踝穴的间隙增大,活动度亦增大,使踝关节相对不稳定,易发生骨折;;Ⅰ+Ⅱ+Ⅲ+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1、单纯内踝或外踝骨折(无移位和无胫腓下关节分离):在踝关节内翻(内踝骨折时)或外翻(外踝骨折时)位石膏固定6~8 周,固定期可进行功能锻炼 2、内踝或外踝单纯骨折(有移位):切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