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帶好每一位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姓 名:張家碩 行為改變技術課程介紹 一、參考書目: 1、張世彗著,行為改變技術(修訂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陳榮華著,行為改變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馬信行著,行為改變的理論與技巧。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蔡德輝、楊士隆主編,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嘉義,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 行為改變技術課程介紹 二、成績評量: 1、行為改變技術相關文章或書籍閱讀摘要與批判報告:10% 2、個案觀察書面報告:20%(2次,每次10%) 3、個案觀察口頭報告:10% 4、課堂討論:10% 5、期末報告:20%(含封面、目錄、內容) 6、期末考(筆試):20% 7、出席與作業繳交:10%(缺席1次扣5分,報告遲交1次扣5分) 行為改變技術課程介紹 三、教學進度: 1、02/21(二):認識同學、課程說明、進行分組,主題—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2、02/28(二):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3、03/07(二):主題—行為改變技術的特性、簡史與挑戰 4、03/14(二):主題—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假定與迷思,繳交閱讀心得報告 5、03/21(二):主題—行為學習論與認知行為改變論 6、03/28(二):主題—青少年暴力行為之成因(家庭、社會因素與學校經驗) 7、04/04(二):學校活動,停課。 8、04/11(二):主題—運用增強促進適當行為與教導新行為的技巧 9、04/18(二):主題—降低或消除不適當行為的技巧 10、04/25(二):主題—維持行為的技巧 11、05/02(二):主題—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一) 12、05/09(二):主題—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二)與個案觀察口頭報告(一) 13、05/16(二):主題—功能性評量與行為支持計畫(一)與個案觀察口頭報告(二) 14、05/23(二):主題—功能性評量與行為支持計畫(二)與個案觀察口頭報告(三) 15、05/30(二):主題—評估行為改變的科學方法與期末報告(一) 16、06/06(二):主題—學生與教師被害之問題與防治對策與期末報告(二) 17、06/13(二):主題—校園法律責任與期末報告(三) 18、06/20(二):期末考(筆試)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一、前言: 1、課本實例:江小弟(生活習慣)、藍生(特教)、控制水源(社會) 2、實際經歷:吳生與陳生(逃學)、龐生(監護權)、張生(扙勢) 3、綜上所述:可發現每一特定情境或事件,都與人類行為表現有關,而這些正是行為改變技術所關心的範疇。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二、行為改變技術術語源考: 1、1962年Watson R. I.(華森)提出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這個專有名詞。 2、1965年Ullmann(烏爾曼) 與 Kranser(克拉斯)兩人合編書籍,書名為「行為改變個案研究彙編」與「行為改變技術研究」。 3、1979年(民國68年)教育部公佈「特殊學校教師登記辦法」,第17條的特殊教育科目中,正式採用「行為改變技術」一詞,並且逐漸用在師範院校的科目名稱。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三、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1、何謂行為: (1)傳統行為論者(如:華森與斯肯納):可觀察測量的外顯反應或行為。 (2)新行為論者(如:霍爾與托爾曼):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內隱性的意識歷程。 (3)認知論者(如:皮亞傑與布魯納):行為是心理表徵的歷程,對於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反而不太重視。 (4)心理學上的廣義用法:包括內在的、外顯的、意識與潛意識的一切活動。 (5)就行為改變技術的實務:「行為」一詞主要是涉及內在意識活動和外顯的活動,較不觸及內隱的潛意識活動。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三、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2、希望改變行為: (1)行為缺陷:孤僻、不做該做的事、遲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等。 (2)行為過當:亂上網、飆車、講髒話、看限制級影片、負面思考、焦慮…等。 (3)下列是否為行為? 誠實、用功、獨立、自私、優雅、緊張…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三、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3、何謂行為改變: (1)客觀因素: a.遺傳:生命開始之際,父母親的心理與生理特性傳遞給子女的一種生理變化過程。 b.環境:個體在有生命開始之後,其生存空間所有對其產生影響的一切因素。 (2)主觀因素: a.成熟:個體會隨生長程度使其基本行為產生改變的歷程。 b.學習: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行為改變技術第一章緒論 三、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4、何謂行為改變技術: (1)學者陳榮華的界定:是一種客觀而有系統的處理行為的有效方法。 (2)學者張春興的界定: a.行為論: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党务工作者应知应会问答.pdf VIP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docx VIP
-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编版.pdf VIP
-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练习.docx VIP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单元教案 .pdf
- 2.3.1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pptx VIP
- YB∕T 4968-2021 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VIP
- 硬笔书法系列《硬笔书法指导》.ppt VIP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pdf VIP
- 上班族心理健康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