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模板范文教学设计理念案例评价.doc

古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模板范文教学设计理念案例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井 教案示例一 5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 :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明确:(1)每天从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明确:每天从早到晚到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明确: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 明确: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明确:“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反问句加重语气,突出了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