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姓 名:陶 玉 麒 专 业:应用物理 指导老师:贾 二 广 摘要 目前的太阳电池片发展迅速,转换效率越来越高,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未解决的基础问题。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主要朝高效方向发展,廉价、高效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效应 能带 绪 论 1.太阳能基本知识 太阳能的特点 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 2.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与分析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3.新型太阳能电池 叠层电池 多能带电池 多次激发电子空穴对 热载流子电池 PN结受光照后,光伏效应 3太阳能的发展与分析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块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开始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纪元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主要使用的原料为:半导体硅碎片,半导体单晶硅的头、尾料,半导体用不合格的单晶硅。目前单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24.7%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低等级的半导体多晶硅,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较低,而且转换效率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比较接近,多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21.4%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基于薄膜技术之上的一种太阳 能电池。其核心是一种可粘接的薄膜。这种薄膜的优势:可以大批 量、低成本地生产; (1)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非晶态硅,其原子结构不像晶体硅那样排列得有规则,而是一种 不定形晶体结构的半导体。非晶硅对阳光吸收系数高,只需1μm 厚的薄膜就可以吸收80%的阳光 (2)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一种是采用非硅衬底;另一种是采用低品质的硅衬底。 薄膜技术所需的材料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少得多,且易于实现大 面积电池的生产,是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薄膜电池主要为 多晶硅薄膜电池,目前多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19.2%, 4能量损失机理 造成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失主要有 热损失:被吸收的光生载流子通过向能带释放声子的形式将大于禁带宽度的那部分能量损失掉。 电子-空穴对的重新复合引起的能量损失。这种复合可以通过消除所有不必要的缺陷延长载流子的寿命来抑制。 5新型太阳能电池 叠层电池:叠层式电池结构就是要使用不同的禁带宽度的材料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这是通过使用多层电池实现的。每层电池的能带都不同,最高能带的电池位于最高位置,往下能带依次减小,能量高的光子被能带高的电池吸收,能量低的光子被能带低的电池吸收,减少了载流子能带内的能量释放,从而大幅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理论上,无限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层数,可以获得的极限效率为86.8% 多能带电池: 标准电池材料的光伏效应基于载流子在价带和导带之间的激发.近年来有所谓多能带结构被提出,就是在导带与价带之间引进额外的能带,多能带电池可以获得比单结电池大的多的转换效率 。不同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后可以将电子激发到不同的能带,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太阳光子的能量。 多次激发电子空穴对 高能电子-空穴对不是把多余的热量以 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而是将这部分能量利用起来去冲击别的电子,以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就有可能获得高的转换效率,也称为冲击离子化电池 。 热载流子电池 热载流子电池的概念是在光生载流子与晶格相互作用释放热能(通过声子散射)之前收集载流子。其运作原理是光吸收器吸收入射光产生电子-空穴对,不同功函数的金属接触两端电极提供内建电场,在电子空穴对复合前将他们分离。其中高能量的热电子通过电子能量带通选择器的筛选到达低功函数的金属接触端的负电极。同样的,高能量的热空穴通过空穴能量带通选择器的筛选,到达高功函数的金属接触端的正电极,这样就是所谓的热载流子电池。 材料与器件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各种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 杂质与缺陷的转换效率及稳定性影响 使用薄膜技术和剥离技术 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开发 跟踪与聚光 储电及并网发电结合 并网发电已占50% 以建成多个兆瓦级的电站,~100MW规模VS太阳能热发电站 与建筑物结合 架设太阳电池组件 日本:1994-2000年 2万套屋顶光伏系统185MW ;七万屋顶计划 280M 美国:1997~2010年 百万屋顶计划 3025MW 发电成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