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课程与教学的光影—以补救教学为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PDF

追寻课程与教学的光影—以补救教学为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追尋課程與教學的光影—以補救教學為例 楊語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生 中文摘要 教育部為加強扶助弱勢家庭之低成就學生,以弭平其學習落差,自2006 年起開始辦理「攜手 計畫課後扶助」方案 。我在2013 年參與「攜手計畫」,開啟了補救教學之旅,從中發現自身 補救教學知能不足,因此展開對課程與教學的追尋,至今身為課程與教學所的研究生,透過 一次次的補救教學實踐,在教與學之間交織著一篇篇的故事。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實踐補救 教學之歷程,以敘事探究為研究方法,希望從教師本身的經驗為出發,以身歷其境的方式, 將研究者與情境中一連串相關的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敘 說 ,瞭解教師的課程規劃以及教學實踐的歷程為何?藉由敘說我的教學實踐,發現以下結 果:一、教師應和學生置身於同一情境中,傾聽學生的生活 ,並能從中找出適合個別學生的 學習方式。二、教師實踐補救教學會受限於學生的學科考試與套裝課程 ,以及民間機構的制 度 。三、教師透過三個學期的實踐歷程分為三階段萌芽階段,教師就如新生的芽,透過與學 生的互動後,漸漸茁壯,穩定成長;落地深根,積極投入,任何經驗都成為養分;立定志 向,生成枝幹,擔任核心團隊,規劃補救教學計畫。希望能透過我的研究,提供教師補救教 學實踐之建議。 關鍵詞:補救教學、敘事探究、教學實踐 壹、緒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關照「普及」、「菁英」及「弱勢關懷」三大面向,其中弱勢教育,以 補救教學、學習扶助、就學安置等措施,積極扶助弱勢學生學習。1960 年以來,各國政府為 解決弱勢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所遭遇的教育公平議題,將弱勢教育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其中特 別以「課後學習輔導」為主軸的相關弱勢教育政策,如何協助學生擁有正向的學校學習經 驗,也成為教育研究與教育政策規劃的重要核心與熱門主題(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 )。我國 政府自 1995 起推動的「教育優先區」、1999 年的「健全國民教育方案」、2003 年的「全國教 育發展方案」、2006 年的「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計畫與「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 服務計畫」、2008 年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及2010 年的「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服 務」等相關弱勢教育政策都是以「課後學習輔導(以下簡稱課輔)」為訴求重點,也正呼應了 上述的國際教育改革趨勢。回顧我國過去23 年來,為扶助弱勢學生學習問題,推行數多弱勢 教育政策與課後輔導計劃。因此,本研究為針對課後輔導計畫進行深入探討,先聚焦於一項 民間所辦理的課輔計劃,進一步瞭解課後學習輔導計畫中,教師實踐補救教學的歷程 。 貳、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我與那群攜手計畫孩子的相遇 故事回到2012 年,在攜手計畫中和孩子的相處,對於第一年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來說,特 別難忘。有別於英語單字與課文填滿的課堂,放學後,我和那六位受輔學童在這間寬敞的教 室中,多了很多對話與互動的時間,我問:「今天也是自己騎腳踏車上學嗎?」,小丁:「對 阿,媽媽要顧弟弟和看店阿。」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小丁看似堅強的話語卻令我感到不 捨。五點四十分,我們一如往常走過長廊,我送走一個個學生,阿雄左顧右盼地,沒有看到 爸爸,回頭望向了我,我說:「爸爸可能下班耽誤了,我們一起坐在這裡等。」那時接近冬 天,很快的天就黑了。阿雄小小的背影,是落寞,是無助。然而,面對孩子在家庭支持上的 無助與孤寂,以及課業學習上的落後,對於只是代理教師的研究者而言,不知該如何著手。 因此,我開始關注弱勢學童,並期許自己能付諸行動關懷學童。要如何實際幫助學童?透過 攜手計畫中,教師是如何規劃課程?一項攜手計畫的教學策略為何?以及教師如何實踐關 懷?最後,學童是否真的在攜手計畫中提升能力並獲得關懷?這些問號一直存於我心中。關 懷受輔學童以及瞭解課後輔導,為本研究的第一個動機。 二、新芽課輔中我與學生的互動 2016 年9 月,我懷著滿腹熱情與對教育的渴求,踏進了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 究所,學校中的一草一木皆充滿生命力,每一堂課即是我成長的養分。經過兩個月,碩一的 課程漸漸步上軌道,在教育研究法、教育哲學、教學原理的灌溉之下,我漸漸地茁壯,正在 茁壯的我,想透過實際行動,實踐研究者的教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