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周病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口腔牙周病学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 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 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 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 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 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抵抗机械力能力弱; 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 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 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 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   位置:增龄变化 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 作用:封闭牙周间隙  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 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 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 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细胞具有较强的合成胶原的能力,成骨细胞表型细胞能发育为成骨细胞或成牙骨质细胞。在一生中,成纤维细胞不断形成新的主纤维、牙骨质,并改建牙槽骨。 掌握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 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2.牙骨质与牙釉质端端相接 3.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牙骨质的吸收:牙骨质常发生轻微的吸收,在已萌出或未萌出的牙均可发生,但只有达到严重程度是才能在X线片上显现。牙骨质吸收的部位大部分位于根尖1/3区,其次为根中1/3区,颈部1/3少见。吸收的深度大多仅局限于牙骨质而不累及牙本质。牙骨质发生吸收可能由于局部或系统的原因,或者无明显的病因(如特发性牙骨质吸收)。在局部因素中,牙骨质吸收主要发生于牙合创伤、畸形治疗、再植牙、移植牙以及牙周炎或其他根尖周病变。 牙骨质的修复:牙骨质的新生有赖于牙周膜中的细胞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在原有的牙根表面成层地沉积新的牙骨质。同时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也埋入新牙骨质中,重新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中建立功能性关系。牙骨质新生在活髓牙和死髓牙上均可发生。在牙周炎病变的愈合过程中,这种功能是形成牙周新附着所必需的。但牙骨质的新生需要有活力的结缔组织存在,若上皮增殖进入吸收的牙骨质区域,牙骨质的新生将不再发生。 掌握正常牙槽骨的X线像。 牙槽骨在X线片上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称硬骨板。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一).掌握牙周病的流行情况,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牙龈炎可从3到5岁开始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青春期达高峰; 2、青春期后,牙龈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 3、牙周炎主要发生在成年以后,患病率和严重性最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到60岁达高峰。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口腔卫生情况:牙菌斑,牙石量与牙周病有极明显的正相关; 年龄:老年人的牙周附着丧失重于年轻人,单纯的牙龈炎多见于年轻人和儿童; 性别:一般男性重于女性; 种族:牙周病虽为全球的疾病,但其中青少年牙周炎有较明显的种族倾向,黑人患病率较高; 社会经济状况: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者,患病率较低; 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吸烟者的病情重; 某些微生物感染等。 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一)掌握牙病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