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分制下的考试制度分析
[摘要]针对北京工业大学的重考制考试管理制度的改 革实践与理论缺陷,分析了在大众化和学分制下的考试模 式,认为考试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增加考试的次数,而 应是改善教学和考试手段。
[关键词]学分制;考试制度;重考制
《大学教育科学》XX年第5期发表了《以生为本改补
考制为重考制一一北京工业大学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新探 索)一文(以下简称《以)文),作者对所在的北京工业大学 的重考制改革实践进行了介绍,在理论层面进行支持。《以) 文源于改革的实践,富有新意,但是读罢文章,甚觉不妥, 特此撰文与作者商榷。
一、对《以》文的解读
不妨首先将重考制的主要内容陈列于前。“学生考试不 及格或成绩不理想可以重修也可以重考,是否参加重修或 重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本人的学习情况自主决定;学生每 个长学期都可以申请任何一门必修课程的重考;在学校规 定的学习年限内,重考的次数不受限制,只要学校组织有 关同一课程的考试,学生都可以参加” [1]。
《以》文问题的提出来自现实,认为在目前高校扩招 导致学生多样化形势下,与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相配合的
考试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多数 课程采取的考试形式是在期末进行的一次性考试”,形式单
,弹性不足;二是考试管理制度“一刀切”,适应不了
高校学生多样化需求,没有“以生为本”。因此,必须寻求 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代替弊端种种的考试管理制度,并设计 出重考制来解决这些矛盾。因为重考制能够做到“以生为 本”,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弹性有余。但是,《以》 文判断一种考试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弹性的标准是考试次数 的多少。重考制可以提供比补考制更多的考试机会,因而 具有弹性。但我们认为,重考制只是形式上而非实质的弹 性。下面对文中的具体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补考所存在的问题是《以》文立论驳斥的对象 按照文章的意思,补考的缺陷在于考试机会只有一次,造 成偶然性和风险性过大,而重考可以考很多次,避免了上 述补考的缺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补考一 般针对本学期考试成绩不及格者,时间安排在下个学期开 学初(参考《北京工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x X), 《复旦大学本科生补考和重修试行规定)(XX),而实际相当 多的重点院校己经取消补考制度,规定考试不及格者必须 重修,如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 还可参考各学校教务处网页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学生复 习的时间自然被安排在寒暑假;而重考只有在“学校组织 有关同一课程的考试”的时候,这个时间一般在学期末,
很少是学期初,学生不得不在应付本来就繁重的课程期间, 挤时间来准备重考,考试科目的增多且考试时间分布比较 集中,这样就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掌握新学课程,可能反 而造成学生成绩的普遍下降,制造出更多需要重考的科目, 并以此恶性循环下去。
其次,《以》文也提到了重考与重修不同,重修需要随 班跟读一学期再参加考试,而重考只要报名即可参加考试。 乍看上去,重修和重考除了跟不跟班上课之外并无甚区别。
如果是这样,显然漏掉了一个环节,即经济费用重修
如果是这样,显然漏掉了一个环节,即经济费用
重修
费和重考费。由于重修和重考显然带来学校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量的增加,学校必然会额外收取一定的重修费和重考 费[2 ]。如果假设重修费被教育部定性为高校乱收费项[3] 的既成事实并未发生,则重修费和重考费均可收,且两者 都肯定收,其差别只是数额大小不同而己;如果均被禁止 收取费用,则重修和重考更无甚区别。另外,《以》文说重 考是比重修更理想的方式,因为学生通过课余自学来准备 重考。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理出学生是否上课对考试来说结 果相同,前后学期所教授和考察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需太
多技巧,只需多做几个题、死记硬背即可,足见重考制重 视考试结果、轻视培养过程,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业质量的 实质性提高并无帮助,而所谓“以生为本”只是一句口号。 总之,我们并未看出重考比重修更优。
第三,《以》文认为,“重考制允许学生为提高成绩重 新参加考试,以高分冲抵低分”,“高分记人成绩单存档”, 激励了学生好好学习。我们认为,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 简单。我们假设学生无须缴纳重考费,可以随意地报名参 加重考,显然考高分并不容易。因为科目增加,考试难度 没有降低,只会造成前文所提及的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假设需要缴纳重考费,且假设重考制实施之后 “高分冲抵低分”的制度设计真的起到了激励作用,那么 愿意担负重考费的学生也将有限。此制度将实际偏向经济 富裕的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无法承担价格不菲的重考费, 对他们来说,考试仍是一次性博弈__偶然性和风险性没 有减少,所以重考制可能在局部造成教育不公平问题。
第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