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与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IBLID0253-2875(2003)22 2 p.28-36 : 國際漢學 《㆗國叢報》與19世紀西方漢㈻研究 as th e W o rld ’s F irst M a jo r Jo u rn a l o f S in o lo g y Y in W e n ju a n * 尹文涓( ) 程㆗所 的重要作用,並由此進㆒步探討《叢報》面向 前 言 西方傳播㆗國文化在㆗外文化交流史㆖的意義。 ㆟們在追溯㆗西文化交流史時,大都會注意到來華 一 耶穌會士在向西方傳播㆗國文化知識方面的巨大貢獻和 他們對西方漢學的奠基性工作。但到目前為止,㆟們對 在《叢報》首卷創刊詞㆗,裨治文介紹有必要創辦 他們的後來者、19世紀初期第㆒批來華新教傳教士所 這樣㆒份刊物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如同龐然大物的㆗ 出版的大量的介紹、描述㆗國的㆗、英文書刊卻較少關 央帝國」,提供了「㆝底㆘最寬廣、最有價值的研究領 注。就如那些耶穌會士前輩們㆒樣,他們通過寫作㆒方 域」。雖然「歷史㆖曾有㆟周遊過這個國家,並留㆘許 面向㆗國㆟輸送了大量西方文化的信息,另㆒方面,也 多有關㆟與事物的有價值的記載。但是這些早期的描述 極大㆞豐富了西方關於「㆗央帝國」的知識。美國第㆒ 在今㆝看來有太多難以置信的內容……其㆗很多舊書, 位來華傳教士裨治文(E.C.Bridgman,1801-1861)1 1832 儘管它們具有㆒定意義,但也包含許多不具有再版價值 年在廣州創辦的英文月刊《㆗國叢報》2就是其㆗最有 的內容。現代作家的描敘㆗,也有許多不清楚和不盡㆟ 影響的出版物之㆒。作為第㆒份面向西方讀者、以介 意的㆞方,譬如就㆟口而言,統計出來的數字竟是從㆓ 紹、研究㆗國為主要內容的英文報刊,《叢報》㆓十年 千萬到『㆝文數字』3.33億不等。」因此,該刊的首要 間從語言、文化、政治、宗教、㆞理、商貿等多個方面 任務就是要「對外國㆟寫的關於㆗國的書籍進行評 對㆗國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被美國史學家 論」,並對㆗國的博物、商業、社會關係、宗教特徵等 賴德烈稱為研究「㆗國及其屬國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情 各方面「予以密切關注」。4 《叢報》創辦㆕年後,對 報」。3 自身的抱負說得更為明白:「本刊內容將包括所有關於 本文擬從《叢報》的辦報主旨、內容及其與歐美漢 ㆗國㆟的重要的、值得記錄㆘來的描述與事實,他們的 學家、漢學發展的關係,來考察《叢報》對19世紀西 典制、教育、風俗、社會交往、禮儀、宗教、迷信、歷 方漢學研究的貢獻,及其在現代漢學學科發生發展的過 史、藝術等等。我們希望藉此能讓㆟們遠比現在更多更 * 作者現就讀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1 裨治文1829年受美國傳教會總部派遣來華,1861年病逝於㆖海。相關研究見:MichaelC.Lazich, (TheEdwinMellenPress,2000). 2 Canton,Macao,Hongkong,1832-1851.㆘文簡稱 或《叢報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