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文化
周质平
最近30 年来,海峡两岸整理出版了大量胡适的著作和有关的材
料,使胡适研究有了相当的提高和普及,但是胡适的英文著作却始终
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胡适从19 12 年起,即以英文发表文章,在往后50 年间,他的英
文著作包括专书、论文、演讲及书评等。这批为数可观的材料除少数
已译成中文以外,绝大部分仍未经学者分析研究。要想对胡适思想作
全面而且深入的了解,他的英文著作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胡适在中美
外交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他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以及他对中国文化一
种独特的偏爱,若不透过英文材料是看不到全貌的。
胡适在中英文两种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有着一些微妙的不
同。一般说来,胡适在英文著作中对中国文化少了一些批评,多了一
些同情和回护。这点同情和回护正反映了胡适在 《留学日记》上所说
现有的胡适研究,有两本英文专著,使用了较多的胡适英文著作:Jerome B. Grieder,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Min-chih Chou, Hu Shih and
Intellectual Choice in Modern China (Ann Arbor :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4).
I
的 “国界与是非”的矛盾。他希望自己能超越国界来论断是非。这
种超越国界的是非,在论断外交事务和军事冲突时,是比较容易做到
的,但在评论祖国文化时,这个超然而且客观的态度,就很不容易维
持了。
早在1912 年10 月的 《留学日记》中,胡适打算著一部名为 《中
国社会风俗真诠》的书。此书的英文书名则为In Defense of the Chinese
Social Institutions ,直译是 “为中国社会制度辩护”。其子目可细分
为 “祖先崇拜”、“家族制度”、“婚姻”、“守旧主义”、“妇女之地位”、
“社会伦理”、“孔子之伦理哲学”、“中国之语言文字”及 “新中国”
等。细看这些子目,大多是胡适回国后指为 “迷信”、“无知”、“落
后”、“不人道”的种种恶俗,何尝有过任何辩护?但当他身在异国,
却情不自禁地想为他日后所口诛笔伐的恶俗作辩护的工作。这也正是
胡适在 “执笔报国”时,“为宗国讳”最好的写照。往后胡适在英文
著作中谈到中国文化时所体现的同情和回护,也正是这种为祖国文化
辩护心理的折射和继续。
胡适在中文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批判多于辩护的。他在
1930 年所写的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
唯一的 “一条生路”,是 “我们自己要认错”。他很沉痛地说: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
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
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他甚至说过 “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的痛语。这种对中国文化通盘否定
见胡适,《留学日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共4 册,第1册,232–233 。有关 “国界与是
非”的讨论,参看周质平,《胡适早期思想中的爱国》、《超越不了国界的是非》,周质平编,《胡
适早年文存》(台北:远流出版社,1995 ),6–37 。
胡适,《留学日记》,第 1 册,103– 104 。
同上,第2 册,3 15 。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台北 :远东图书公司,1968 ),共4 集,第4 集,
6 17–6 18 。
胡适,《信心与反省》,《胡适文存》,第4 集,463 。
II
的态度在胡适的英文著作中是没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