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历史文化思考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历史文化思考2

闽南历史文化思考 历代闽南的行政区划 秦:秦统一,设闽中郡,由闽越王统治 两汉:公元前110年,设立东冶县,属会稽郡东部都尉管辖,这是中央王朝在福建的第一个县级建制。东汉,东冶县改称东侯官,简称侯官。三国孙吴260年在福建设立了建安郡,领九县,闽南属东安县,治所在今南安丰州镇,这是闽南的第一个行政设置。 两晋南北朝:两晋福建设立两郡(建安郡、晋安郡)闽南部属晋安郡,有三县 。东晋末,漳浦建立了绥安县,是漳州境内最早建立的一个县。 隋唐五代:泉州: 景云二年之后,凡曰泉州者,皆指今天泉州。 718年,南安置晋江县,成为泉州州治。泉州领有五县:晋江等。933泉州增设同安、桃源(永春)、德化三县。955年增设长泰、清溪(北宋末改名安溪)二县。 漳州: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县并入龙溪县,结束了以梁山盘陀岭为界,分属两郡的局面。 686年置漳州,州治设在今云霄境内。(777年),下辖漳浦、龙溪、龙岩三县。 五代: 泉州辖县增至9个:晋江、南安、莆田、仙游等;漳州辖地有三县:龙溪、漳浦、龙岩。 两宋:福建路有一府、二军、五州,因而,福建有了“八闽”的称号,共辖42县。 一府:建宁府(建州升格);二军: 兴化军、邵武军 元代:1292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下分八路。 泉州路辖晋江等七县。漳州路辖龙溪、漳浦、龙岩等五县。 明代:福建全省有福州、泉州、漳州、汀州等八府。 闽南有泉州、漳州二府。泉州府下辖晋江、南安等7县及相关卫所;漳州府下辖龙溪、漳浦、龙岩等10县及相关卫所。 清末:福建有九府二州、五十八县、六厅。 闽南有三府、二州、十八县。三府:泉州府、漳州府和台湾府;二州:永春州(属县永春、德化、大田)和龙岩州(属县漳平、宁洋) 十八县:晋江县、南安县等。 2、两宋时期闽南教育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1)两宋时期,闽南人口渐多,人们竭尽心智,寻求谋生之径。求面获者有矣,未有巧而不获者也,故闽人之凡为技艺者,多擅殊举异科以进;凡自科举而为官且仕者,多擅清选华贯以显。2)海洋经济也带动了闽南重视文化学习的风气。闽南沿海人民在朝廷实行开放政策的鼓励下,“多以海商为业”。凡商业讯息的搜集、定价结账、签办公凭、看海图、司针路以及入番商贸等,均需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3)既然多类型的转向谋生皆以一定的文化为条件,各类学校教育便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科举中第的殊荣也就有了公认的价值。恰值“朝廷尚文,以书诗礼乐润饰治县,天下之士皆染灌淬励,以文章自奋”,闽南各地奉“家贫子读书”为圭皋,“非独士为然,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妇,亦能口诵古人语言”。 表现:1)疏远的兴盛是表现之一,特别是进入南宋后,由于朱熹理学的发展及在闽南的讲学和办学活动的推动,授徒讲学的书院在闽南应运而生。2)官学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建立了完整的州学,而且各县学也普遍建立;南宋时还设立宗学。3)科第特别兴盛,培养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为闽南举业兴盛垫下基础,赢得良好的声誉。 3、闽南佛教、基督教、道教的发展历程 佛教的传入及兴盛 佛教传入福建可能在东汉至东吴这一时期,经海路来华的西域僧人来福建活动并将佛教传入福建民间。闽南的第一座寺庙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建在南安九日山下,叫延福寺。拘那罗陀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齐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其在南安翻译佛经,无疑促进了闽南佛教的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各种教派、僧团林立,寺院经济膨胀。闽南在隋代共建立了4座寺院。唐代佛教的兴盛,除了寺院数量的猛增外,还表现在此时产生了众多的闽籍高僧。 五代时期,王审知推崇佛法,对佛教采取积极支持的政策。表现在重创崇福寺于泉州,并延大师文炬以居之。由于王审知的极力推崇,佛教在闽国的发展日趋兴盛。闽国不仅僧徒众多、寺塔倍增,而且还将上等的良田施舍给寺院,由此可见五代时期闽国佛教的繁荣。 宋元闽南佛教的盛衰 宋初,封建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对佛教颇加推崇。福建经济的崛起,为闽中的佛教活动提供了更为牢靠的经济基础。由于僧尼在徭役方面享有特权,加之政府禁止寺观买卖田产,民众逃儒归释,以求避于寺院。闽南不仅僧尼数量众多,而且寺院的建造也是盛况空前,如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全用花岗石砌成。宋代闽南佛教的确是进入了它的极盛时期。至南宋中叶以后,寺院的负担开始加重,逐步超过了自身的能力,于是许多寺院破产,这是闽南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宋末元初,福建各地战乱频仍,寺院多毁于兵火。元朝建国之后,崇奉佛教,恢复寺院,福建佛教开始复兴。泉州开元寺为闽南最大寺院之一,漳州佛教之盛也不亚于泉州。 道教在闽南的传播及发展 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以后,道教至迟在三国时期已传入福建。闽南最早的道观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是为晋江的玄妙观。 东晋时期,信封五斗米道的孙恩、卢循在江南地区广泛传教,因而对泉州等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