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登封市磴槽煤矿
地质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二○○七年十二月登封市磴槽煤矿
地质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地质概况
1、主要含水层
(1)、上寒武统和中奥陶统灰岩含水组
由崮山组至马家沟组地层组成,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出露于井田以南的地段,标高+411.55~163.30m。
在岩溶地层出露区有少数下降泉,流量0.325~2.30L/s(标高+461.64~382.78m),含水组有7孔漏水,单位涌水量0.00962~1.8631L/sm,渗透系数0.1567~5.85m/d,水位标高+428.62~229.25m,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顶至二1煤底板,平均间距72.60m。
(2)、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Ⅱ)
含水层为L1-4石灰岩,有钻孔揭露,灰岩厚9~16m,平均厚13.36m,水平标高+299.76~128.09。
含水层组地层在井田地南部零星出露,泉水极少,流量0.100L/s,漏水钻孔1个,漏失量1.80~13.20m3/h,单位涌水量0.0021~0.00491L/s.m,渗透系数0.0362~0.22m/d,水位标高+407.31~263.01m。为溶岩裂隙承压水。富水性由西向东增强,弱~中等。含水组顶至二1煤底板,平均间距45.60m,是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3)、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Ⅲ)
L7灰岩及上太原组地层,平均厚16m,L7~L9灰岩为含水层。根据揭露钻孔统计,灰岩厚0~16.86m,平均9.41m,般厚5~10m。L9灰岩岩性为硅质菱铁质泥岩,平均厚0.59m,L8灰岩西部多为泥灰岩,平均厚2.34m,L7灰岩为厚层状隐晶质含燧石结核灰岩,厚0~13.94m,平均厚8.26m。
井田内出露少数下降泉,流量0.014~0.615L/S,单位涌水量0.00487~0.164L/S·m,渗透系数0.080~1。90m/d,水位标高+305.295~412.80m。
综上所述,井田属弱富水的灰岩裂隙承压水,岩溶裂隙在空间的分布和富水性具有不均一特征。
(4)、山西组砂岩含水层(Ⅳ)
在二1煤以上有4~5层细~中粗粒砂岩(俗称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和冯家沟砂岩)为含水层。砂岩厚2.45~58.23m。平均20.11m。含水层出露于井田浅部低山丘凌地带,泉水少,流量0.014~0.155L/s。砂岩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062~0。0181L/s.m,渗透系数0.0141~0.2974m/d,水位标高+320.86~371.81m。含水组富水性弱,属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顶板直接含水层。
(5)、五3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Ⅴ)
根据煤层可采范围内的钻孔统计,顶板含水层为细、中粒砂岩1~3层,厚0~15.8m,平均4.94m,泉水少,流量小于0.5L/s,有7孔漏水,底板含水层有细至中粒砂岩1~2层,一般厚1.00~17.76m,平均292m,含水层为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6)、平顶山砂岩含水层(Ⅵ)
岩性主要为厚~巨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平均厚度69m。含水层结和风化 裂隙发育,为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7)、第四系含水层(Ⅶ)
分布于山丘陵的沟谷中,为坡积洪积和冲积物,平均厚度7.10m。
含水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为亚砂土含小砾石,下部砾卵石夹砂土、亚粘土。含水层属孔隙潜水,富水性弱至中等。
2、隔水层
(1)、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
根据本井田钻孔揭露,厚2~26m,平均10m,层位稳定,是上寒武统和中奥陶统灰岩含水组与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组之间的隔水层。
(2)、太原中段砂泥岩隔水层
L4灰岩顶至L7灰岩底之间的地层,厚14.0~54.0m,平均厚24.0m,泥岩类厚度65.8%。为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组之间的隔水层。
(3)、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
L8灰岩顶至二1煤层底之间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类夹薄层泥灰岩、细砂岩、煤层,厚2.60~37.61m,平均17.28m。浅部一般厚度大于10m,岩石抗拉强度平均2.1MPa,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隔水性较差。
(4)、下石子泥岩类隔水层
五3煤底板含水层以下的地层,厚约160m,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和薄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为良好的隔水层。
(5)、上石盒子组泥岩类隔水层
平顶山砂岩底至五3煤顶板含水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约320m,岩性以泥岩类为主,厚度大,层位稳定,是良好的隔水层。
上述隔水层中,二1煤以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在自然状态下,井田的隔水性相对较好。
(二)、灰岩含水层特征
1、上寒武统和中奥陶统灰岩含水组:
该层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和导水性极不均一,岩溶发育不均,含水组顶至二1煤底板,平均间距21.60m,其间有3个较稳定的隔水层,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直接进入二1煤矿床,因此,属于底板间接含水层。
2、太原组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