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施洋烈士陵园心得体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观施洋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参观烈士陵园过程: 正大门图片1说明:陵园坐北朝南,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从入口进去,拾阶而上,穿过牌楼,是一个瞻仰广场。施洋全身塑像,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1995年前为半身塑像)。 施洋雕像和雕像后面的图腾图片二 说明: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1957年的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肖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纪念碑图片三 说明:纪念碑高5米,基座宽米,长35米,左侧刻有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有“二七”惨案经过 烈士衣冠冢图片四 说明:烈士原来安葬在洪山脚下,后迁至山腰,修成现有的陵墓。墓坐北朝南,呈八方形,边长米,其上书“施洋烈士之墓”。 大家讨论的情景图片五 说明:参观和了解了烈士的生平事迹,同学们被深深感动,纷纷发言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扬烈士的精神。 思想交流:怀着激动地心情参观完了施洋烈士陵园,不由感慨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而施洋同志的牺牲就是重于泰山。他走了,给我们留下一地的灿烂,指引我们的方向,扎根我们的心灵,照耀我们的生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_________伍芳丽 XX年11月2日,我来到了施洋烈士纪念馆。踏着青石板拾级而上庄严塑像栩栩如生浮雕雄伟纪念碑四季常青翠柏苍松营造出庄严、肃穆氛围这里——武昌洪山北麓长眠着伟大革命烈士——施洋。刚进入陵园,是高大的墓碑,其后,是施洋烈士的雕像,面对烈士,我怀着敬重的心情深深的鞠了一躬。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施洋家境贫寒。1907年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蚕科学习,1910年转入郧阳农业中学。1912年回乡创办国民学校,任校长。他还创立农务会,被推为会长。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期满毕业。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的工具。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同时,他还深入产业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1921年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1年底赴长沙向毛泽东学习发动农运,与毛泽东、正在长沙请湘军援鄂的辛亥革命元老孔庚三人结拜为兄弟。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底,施洋领导汉阳铁厂取得了罢工胜利后,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怒斥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压倒了敌人。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施洋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敌人恼羞成怒,连呼开枪。施洋高呼:“劳工万岁!”第二枪响时,施洋仍然屹立,再呼“劳工万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劳动者的律师施洋英勇牺牲了,时年34岁。 古人云“死生亦大已”,人的生命何其宝贵。然而,又是什么,让手无寸铁、一介书生的施洋慷慨激昂、蹈死不顾?“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施洋的大仁大勇,凭的是一身的肝胆,凭的是满怀的信念!历史不会忘记,高矗的胜利丰碑是施洋,以及所有像他一样,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用热血和头颅垒就的。他们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回忆的潮水涌动在我的心头,面对眼前这尊高大的雕像,我立刻肃然起敬。施洋同志,与我们同在武汉这块热土上长大,年龄也与我们相仿,但是,面对敌人的枪口竟然表现的如 此大义凛然,奋不顾身,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也许是因为这些革命烈士离得太遥远的缘故,也许是小时候思想境界不够高的缘故,我只是懵懵懂懂的明白,他们是我们最敬佩的最亲近的人,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我根本不会在心底有股向他们学习的冲动。但是当我看到我身边的人,离我这么近的施洋同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守口如瓶,舍生取义的事迹时,我真真切切地被触动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身上就明显缺少这种献身精神,我们不愿意到西部区,不愿到贫困的山区,不愿到边疆去,因此,在大城市形成一种严峻的就业压力,其实这种就业压力并不是真正的缺少工作岗位造成的,而是大家的利欲之心所为,为了现代化的高档的生活环境,为了高额的工资,导致部分岗位爆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