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会上的发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思会上的发言   关于“xxx”事故的思考   ----在公司安全工作反思警示会上的发言   调度室xxx   尊敬的各位工友:   大家好,我是xxx,一年前是综二区的区长,现在在调度室工作。一年前的x月x日,我失去了我的工友,也是我的兄弟。一年过去了,我矿的天轮还在日夜不停的转,但逝去的人却永远也回不来了。前两天接到安全科通知,让我在班队长会上说一说,回顾一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年,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年。   坐下来想了很久,就说说我的一些体会吧!如果对大家有所触动,今天我就算没白来。   事故之后,我就被免职,接着是4个月的处分,还有一些罚款。这些经济账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欠的人命债,这一辈子都还不清了,自己的员工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去面对他的家人?因为我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生命都没有给他,万分的愧疚啊!   “xxx”事故的发生,像是一座警钟,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警醒着我反思、学习:事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造成,虽然没有必要背着沉重的包袱前行,但血的教训需要总结。   在座的各位管理人员都是现场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如何给予我们的工友最好的安全保障,值得好好想想。   事故发生后,再多的“如果”都是假的,事后诸葛亮,谁都能说出一二三四来,但要把保证安全的措施现场贯彻下去,却是所有从业者,包括管理者和操作者共同的工作。   管理者不可能盯住每一个工作细节,但这不是不能安全的借口。习惯性操作的陋习也不是一天养成的,是不是我们曾经经意不经意地纵容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施工措施我看了没有?现场可以落实否?现场我真确认了吗?还有很多。如果没有,那么我请求您,从现在就做,抛弃那些视而不见,鄙视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时还不晚。   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并让这种理念渗入到工作生活中,让它无处不在。安全为了谁?我们不需要那么高尚,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工作,为自己工作。我们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现场是一个个小的团队,如何让你的工友放心把后背交给你,需要的是你的技能素质和工作的责任心。但要让所有人在工作中时时事事想到这些,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因为认为事故是意外,安全需要撞大运的人还有很多。   半年多来,我在调度室兼职分析生产事故,我发现有很   多事故是由小事情引发的,甚至会造成二次事故,使事故扩大化。举个例子,有个区面溜子底链断双链,从底槽往上返大链时使用了5分绳,就在底链马上就要返上来时,绳断了,半边白忙活了,影响的不仅仅是生产和工人士气,还有断绳伤人的隐患。隐患是只虎,什么时候吃人,咱们不知道,老虎才知道。   事故发生后,有个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什么也不要想,至少,我们还活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说不出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多年没有过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所以工友们,珍惜生命、敬畏规程吧!   如果你是班长、队长、区长,想一想,我们这辈子最好的年华是什么?是陪伴你最多的工友。我们交流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家里的人还要长,你不想他们个个幸福安康么?既然这样,那我们共同努力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要再让悲剧上演。   日   XX年8月19   在行政管理反思会上的发言   我91年参加工作,当时正是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时候,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实行统考统评,然后根据学生考试分数给教师排名,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评先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这种单纯用分数高低来评价老师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屡禁不止,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整天疲于奔命,却谈不上有什么专业上的发展;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有老师为自己所教成绩比平行班级高而沾沾自喜,也有老师为学生分数低而焦虑不安,厌学厌教情绪普遍存在。正是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我对“通过加重学生负担追求高分数,仅凭分数高低来评价老师”的做法深恶痛绝,这么多年来,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洁身自好。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1、老师们为什么会挤占音乐、美术等科任课?为什么要多订一两份练习册?为什么要频繁地进行考试?   这些举措,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难道不加重教师自己的负担吗?调查中也发现,这是教师们多年来沿袭下来的习惯,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有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原因就在于老师们相信:大量的“量”的积累,会使学生“熟能生巧”,获得高分。在还没有找到比增加负担更好的方法之前,当然会乐意去做。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学生的成绩面前,似乎总是得不到满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当下的升学机制和各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对学生成绩无限制提升的期望,对于分数,永不满足。为了能再提高几分,就不惜多挤占些时间,再多做些卷子。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