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概述.ppt

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概述.ppt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生理与心理统一的原则 2.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 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4.防治与发展并重原则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社会适应能力 四、亚健康状态表现 (一)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 (二)表现: 1、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 2、社会适应方面:生活质量低、人生目标茫然,生活缺乏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随,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 3、心理方面: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感知事物迟缓,思维不灵活,退缩等。 (三)如何预防亚健康状态 1、适度运动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 3、保持愉快心情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戒除不良习惯 5、适时干预 6、健康的生活方式:(1)不抽烟(2)喝酒适量或不喝(3)常运动 (4)吃早餐(5)保持适当体重 (6)生活规律(7)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 五、大学生人生十大发展任务 哈维格斯特(1952)将青年期的发展课题列为十项 (一)独立性的发展:1.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身体;2.从精神上独立于父母或其他成人;3.具有经济上的自立自信;4.选择职业及其准备;5.作结婚及家庭生活的准备; 6.发展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态度; (二)青年期的同龄集团 7.学习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熟练的交际方式;8.学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和角色; (三)人生观发展 9.追求并完成负有社会性责任的行动; 10.学习作为行动指针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 G.Egan认为,成人期十大发展任务: 1.变得更具备能力; 2.达到自主; 3.发展并实践自己的价值观; 4.形成自我认定; 5.将“性”纳入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6.结交朋友并发展亲密关系; 7.爱与许诺; 8.从事初步的工作与生涯选择; 9.成为好公民; 10.学习并善用休闲时间。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第三节 青少年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一、 焦虑症 (一)最早对焦虑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认为应把焦虑理论放在人格结构理论中进行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矛盾冲突,便是焦虑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什么是焦虑: 焦虑使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平静的心情受到威胁而被激起的一种情绪状态,由不确定的烦乱及忧惧等感受构成的不愉快体验。 2焦虑本身不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反应。 (三)焦虑形成的原因与症状: 1.原因: 第一,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第二,未能学会满足需要的能力; 第三,无法处理危险的冲动; 第四,难以判断出决定矛盾; 第五,先前的创伤再度复发。 2.症状: (1)情绪层面;( 2)生理层面; ( 3)认知层面 (四)焦虑理论 1.弗洛伊德把焦虑分成四种类型: (1)神经过敏性焦虑:当本我冲动不能被自我所控制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恐惧的情绪反应,就是神经过敏性焦虑。 (2)现实焦虑:当自我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危险而又无力应对时,这是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即现实焦虑 (3)道德性焦虑:当自我的失控导致不道德的思想出现,这种不道德的思想或行为又面临超我的威胁时,此时呈现的情绪反应便是道德性焦虑。 (4)社会性焦虑:是在超我发现个人产生为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或同伴所不容许的行为和态度时,此时产生的情绪反应。 2. 5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学习理论的影响,焦虑问题的研究开始转向焦虑变量对学习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涉猎到以下的观点: (1)驱力理论:泰勒、斯彭斯以行为主义的S-R理论,提出以一般性焦虑为特征的驱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般性焦虑对个体具有一种激活效能,是习得性的内驱力。认为个体的内驱力水平处于中等强度的条件时,对学习的效力是最佳的,内驱力水平过低或过高,对学习效力有不利的影响。 (2)妨碍理论:是萨拉森提出的,妨碍理论关注的是在考试这种特定的情境中通常会出现两种焦虑反应:一是与作业的完成有关,对作业过程起促进作用;二是与作业无关联,对人的作业过程起妨碍作用,这种妨碍作用的焦虑反应包括躯体的不适感、无力感、过度的身体反应,对惩罚的恐惧、地位丧失感、强烈的逃避感等。 驱力理论与妨碍理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