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阳明的悟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阳明的悟道 张尚德 ? 一、小引 王阳明三十七岁在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悟道。有两个问题:“他悟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悟道?”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在此可借用佛门中释迦牟尼佛和中国禅门德山悟道的故事作一比较的理解。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这时他身为太子,当时世间学问已经通晓。出家后,经过六年各类苦行,证知苦行不是道,复又经过六年无想定 ( 即无任何概念,身心俱寂,在不昏沉、不散乱中), 也认此不是道。后来他在一菩提树下静坐,到了第八日早上,睹东方的一颗明星而悟道。他悟后,说了几句话:“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佛悟的是什么?他悟的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下面再说中国禅门德山的悟道: 德山是唐时四川人,他早岁出家,在未悟道前,精究律藏,且贯通性相诸经旨趣。他的才识,不是气吞河岳、情包万物所能形容的,他曾经向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后来他听说闽南方禅席很盛,不以为然,骂南方禅门大德是“魔子”。他说:“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摟其窟穴,灭其种类 ,以报佛恩。”德山于是挑了一担《青龙疏钞》 ( 释《金刚经》者 ) 出蜀,往澧州龙潭崇信大禅师那里去。 德山到龙潭,上了法堂,至为自信且无比傲慢的说:“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龙潭禅师一听,便引身说:“子亲到龙潭?”( 你是真正自己亲自到来龙潭的吗?)龙潭禅师就这样大禅棒轻轻的一挥,打得德山:“无语!” 德山暂时服气了,便住下来。 有一天晚上,德山侍候龙潭禅师,龙潭禅师说:“更深何不下去?”(这是多重语: 一、夜深了;二、潭好深啊?三、你为什么探不到底呢?四、快探底啊!)就这样,德山便离开屋子。离开屋子时,他说了一句话:“外面黑潭!”(潭外面好黑啊!好黑!)龙潭禅师便点了一纸烛给德山,德山正要接纸烛的时候,龙潭便把纸烛吹灭了,就这样,德山悟道了。他便立即向龙潭大禅师礼拜。这时,龙潭便问德山:“子见个什么?”(你证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呢?)德山回答得很妙:“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怀疑你的任何了!你这个老和尚,原来也是天下第一翁啊!你的每一句话,对啊!对啊!”龙潭很高兴。 隔不几天,龙潭禅师升座,他向大家说:“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唉呀!呀!呀!你们在座的,有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汉子,他,哼!牙齿就像天下第一的利剑,那个口就像血盆一样〔意指智慧之盆〕。这个汉子,你用禅棒一打,他是不回头的!将来在孤峰顶上〔得到孤峰顶 ,方超万壑邻〕,建立我的道范、道风的,就是这个汉子!)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德山悟了以后又如何呢 ?他一听龙潭的印可、夸赞与期许,这时一点傲慢也没有了,便将他挑来的一担《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烧了,烧前举起火炬,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垫” HYPERLINK /writing/scriber/article_add.php \l _ftn1 \o [1] ? 二、王阳明先生的悟道 ? 阳明先生三十七岁悟道,他悟的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根据《王阳明年谱》记载,他悟道的经过是这样的: “先生三十七岁在贵阳,春,至龙场。始悟格物致知。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魉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的鳥夬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时瑾憾未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 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墎,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一洒洒, 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谈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HYPERLINK /writing/scriber/article_add.php \l _ftn2 \o [2] 王阳明悟道的经过有几点值得注意: 1、他悟道时所处的自然艰难环境,非常人能居; 2、得失荣辱己能超脱,但生死末了; 3、乃自做石墎,发誓‘吾惟俟命而已’; 4、日夜端居澄然,以求静一; 5、因静一,得胸中洒洒; 6、悟格物致知之旨; 7、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时,所展示的有上述七点,现在一一作解析: a、他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人能居,这在往圣先贤的悟道经过中,几乎都是一律的。尼采的《超人》(悟道者)一起始就是去山上的;释迦牟尼佛未悟道前,在印度雪山苦行;虚云大师和老虎在一起;禅门六祖惠能年少悲苦,在五祖弘忍处未悟道前,一人在碓房为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