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子级玻纤纱布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文档.doc

电子级玻纤纱布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级玻纤纱布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文档

浅谈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布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危 良 才 我国电子级玻璃纤维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在池窑的“母体”内孕育成长,并随着池窑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完善壮大。我国电子玻纤工业从坩埚拉丝工艺迈入池窑拉丝工艺,不是一个单纯的量变,而是实现了质变。正是因为这个第一轮的质变,又导致了第二轮的量变。所以,我国电子玻纤工业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到质变”及“质变促量变”中蓬勃发展,突飞猛进。 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布(以下简称电子纱与电子布),属于电绝缘玻璃纤维产品范畴。它是电绝缘玻璃纤维系列产品中的一支新秀。由于它的生产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要求高,被业界视为电绝缘玻璃纤维系列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是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 电子布的厚薄分类标准 国外电子布在开发初期,是沿用电绝缘玻璃纤维布电工用标准。当时,美国采用的是ASTM-D579标准。之后,美国在此基础上,又按电子工业应用要求,对玻纤布的物化性能等质量要求,不断修订完善。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由美国IPC协会负责起草,制订了IPC玻璃纤维布标准。 IPC协会的前身是印制电路板协会,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主要 1 的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布及覆铜板厂商都是它的会员,都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和制订。这个IPC标准立即获得了囯际同行的一致认可,于是成为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准。后来这个标准于1997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2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称为 印制电路板用处理E玻璃纤维布规范,被命名为IPC-4412标准。现在全球通用的电子布标准,是IPC协会根据全球电子工业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于2006年6月修订制定的,命名为IPC-4101B标准。 电子布可根据其不同的物化性能及功能分类,但是,生产上常用的还是按电子布的厚薄來分类: 1.1厚型电子布 厚度为0。151mm以上的电子布。如常用的7628电子布,其厚度为0。173mm,即为厚型电子布。 1.2薄型电子布 厚度为0。150-0。051mm的电子布。如常用的2116电子布,其厚度为0。094mm,即为薄型电子布。 1.3极薄型电子布 厚度为0。050-0。026mm的电子布。如现用的106电子布,其厚度为0。033mm,即为极薄型电子布。 1.4超薄型电子布 厚度为0。025mm以下的电子布。如现用的101电子布,其厚度为0。024mm,即为超薄型电子布。 2.电子纱生产技术要领 常用电子纱牌号有G-75、E-225、D-450,现又新增了DE-300、D-900、D-1800、BC-1800、BC-3000及C-1200、C-1800等,其 2 单丝直径原为5、7、9微米,现又扩大到4及4.5微米。 2. 1 拉丝工序 电子纱的生产工艺特性是,采用池窑多孔大漏板多分拉工艺,强制冷却,改性淀粉型浸润剂,辊动式单丝涂油浸渍,严格 气流及温湿度控制,并采用大卷装变频调速拉丝及漏板温度补偿技术拉制而成。 现将其生产技术要领分述如下: 2.1.1 微粉配料 在池窑生产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玻璃原料成份的控制及其配料质是的管理。这一点对电子纱生产来说尤其重要。 日本专家在珠海技术指导时,不是到池窑生产现场去观察拉丝作业情况,而是先到化验室去了解玻璃原料的各项化验数据,再到配料间检查配合料的配制质量。日本专家说,玻璃原料的质量是池窑拉丝作业稳定的关键,只要对玻璃原料成份控制好,配合料质量佳,拉丝作业肯定好。 池窑拉丝的E玻璃,属于铝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比较难熔的玻璃,因此要求采用微粉配料,并且对其中难熔的铝、硅成份原料的粒度要求达到300目。对其它各种粉料的粒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如叶蜡石及硅砂300目筛余不超过1%,方解石300目筛余不超过20%,硼钙石及萤石200目不超过15% 。为确保叶蜡石的 3 化学成份均匀,在粉料混合前,还要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均化处理。要求叶蜡石微粉的Al203含量波动在+-0.4%之内, Fe203波动在0.2-0.5%之内,并且SO30.8%为宜。否则,将会影响玻璃熔制时的窑内气氛和气泡排出。更不允许有难熔矿物质如硬水铝石、刚玉及铬矿石等。 在玻璃原料配合与熔制过程中,有两个起混合作用的程序。第一个起混合作用的是玻璃原料的配制,第二个起混合作用的是玻璃熔窑。这两个混合程序前后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担负熔制出优质玻璃液的任务,滿足拉丝工艺要求。如果忽视前一个混合程序,就会加重后一个混合程序的负担。假若玻璃原料的配制质量不佳,全靠玻璃熔窑来均化,就会导致玻璃熔制的“消化不良”,一旦玻璃熔化质量恶化,就会严重影响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