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病。中医诊断学所具有的独特诊断方法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认识,自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对国外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四诊、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 部分。 (一)四诊 四诊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1、望诊: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及局部的神、色、形、态和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等 2、闻诊:听觉和嗅觉: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3、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4、切诊:用手指触摸切按病人的脉搏及胸腹手足等部位:脉象和体表局部的变化。;(二)诊病 诊病,也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定义。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辨证 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辨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1、症:病人感到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如症状:头痛、咳嗽、胸闷等。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 2、证: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组成,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情、病势。如肝胆湿热证,病位在肝胆,病性为湿热,病机??肝胆湿热。;3、病: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如:感冒、肿胀、胁痛、胸痹、水肿、泄泻、失眠、崩漏、百日咳等。 4、辨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 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方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病案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人体内部的有脏腑、经络、皮肉脉筋骨等。 (二)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三)病证结合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即所谓“辨证求因”。;朝代;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以了解整体情况的诊病方法,可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性的寒热虚实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为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诊察病情打下基础。 (一)望神 望神是观察病人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包括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与思维意识状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望神意义: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神重点: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体态。 ;望神 1、得神:正气尚盛,脏腑功能未衰,即病亦轻,预后较好。 2、失神 (1)精亏神衰:正气大伤,精气亏虚,属病重,病情重笃,预后不佳 (2)邪盛神乱: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属病重 3、假神:精气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4、少神:正气不足,虚证的表现 5、神乱:颠、狂、痫、脏燥等病证;;神乱;(二)望色 主要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1、望色概念、原理与意义 ;2、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 《灵枢.五色篇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