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疾病概述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中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因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中肠扭转、游动盲肠、空肠梗阻,亦可发生肠反向旋转。出生后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于新生儿期(占74%),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精品文档 肠发育过程 正常情况下. 胚胎发育第6 周开始, 因肠道的生长速度较快, 腹腔容积相对较小, 致使肠袢突入脐腔, 并且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作逆时针9 0 度旋转, 约第10 周时, 由于腹腔体积增大, 突出的中肠以空肠领先, 回肠、盲肠、升结肠相继退回体腔, 并作逆时针旋转1 8 0度 。第11 周末时, 盲肠下降至右下腹, 中肠系膜与后腹膜融合将十二指肠、盲肠、升结肠固定在腹腔后方。 精品文档 病理生理 在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按逆时钟方向从左向右旋转。正常旋转完成后,升、降结肠由结肠系膜附着于后腹壁,盲肠降至右髂窝,小肠系膜从Treitz韧带开始,由左上方斜向右下方,附着于后腹壁。如果肠旋转异常或中止于任何阶段均可造成肠旋转不良。当肠管旋转不全,盲肠位于上腹或左腹,附着于右后腹壁至盲肠的宽广腹膜索带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二部引起梗阻;也可因位于十二指肠前的盲肠直接压迫所致。 精品文档 另外,由于小肠系膜不是从左上至右下附着于后腹壁,而是凭借狭窄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悬挂于后腹壁,小肠活动度大,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发生扭转。剧度扭转造成肠系膜血循障碍,可引起小肠的广泛坏死。 精品文档 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旋转不良 1.呕吐,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出生后3-5d;呕吐物为胆汁,多为喷射状。 2.黄疸 3.消瘦或营养不良 4.可见上腹部膨胀或出现胃蠕动波;新生儿排过胎粪,又突然呕吐大量胆汁而腹部体征不多者,正是肠扭转不良早期症状的特征。 精品文档 婴儿和儿童肠旋转不良 1.顽固性、复发性呕吐, 2.年龄较大的儿童,病程较长,其特点为间歇性腹痛和呕吐。 3.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4.异位阑尾 精品文档 CT表现 1.漩涡征 即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及其系膜围绕肠系膜上动脉盘旋状排列构成漩涡状团块, 团块的中央为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的周围为系膜的脂肪组织, 在漩涡圈的远侧层面可见“ 放射状” 分布的肠系膜血管。 精品文档 2.换位征 即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或后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化研究课件.pdf
- 信息安全培训ppt模板课件.ppt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改革 四结合教改项目回顾与展望课件.ppt
- 信息技术业务培训课件.ppt
- 信息技术产业导论课件.pptx
- 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学校研究课件.ppt
-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践、反思、研究课件.ppt
- 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课件.ppt
- 信息技术环境中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课件.ppt
- 信息时代的学校组织发展课件.ppt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 (课件).pptx
- 快消品行业数字化营销效果跟踪与分析报告.docx
- 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对能源消耗降低的影响分析报告.docx
- 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2025年养殖环境监测与调控报告.docx
- 2025年银发金融科技与老年人就业创业的助力报告.docx
- 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对2025年产业升级影响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报告.docx
- 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影响报告.docx
- 海上风力发电场运维管理与技术创新在海上风电运维中的运维设备性能优化报告.docx
- 微度假市场消费升级趋势下的产品创新与市场定位策略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