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10视觉传达1 陈辛浩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6 页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10视觉传达(1)班
陈辛浩 摘要:关于死亡这一个话题,是哲学上一个经久不衰的思考。我们知道,身为人类而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死去。动物对于死的概念是没有的,就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进化后的我们因为成为了一支会思考的苇草,诞生了哲学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死亡,因为其未知性的具有不可知论的部分特性,往往引起人的强烈思考,本文以历史上许多人的思考作介绍和思考。
关键词:死亡哲学 生命哲学 苏格拉底 庄子 佛洛依德 海明威
死亡的物理性定义
依据传统的概念,把人的心跳、呼吸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可分为濒临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目前公认的医学观念以脑干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即“临床死亡期”,一旦出现脑死亡现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实质性与功能性死亡,即所谓“无救”(现代医学无法救治)。但实际上间有人在此阶段后没有被救治下自行苏醒过来,所以在法律或道德上亲人或医护人员要先放死者在殓房,等候“生物学死亡期”(约两三日左右)后确认死亡,才可以办理后事的。
世界上部分宗教与民间信仰里,死亡是指一个人的灵魂离开肉体的现象。
死亡哲学
以西方为主。西方死亡哲学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西方死亡哲学的历史发展不仅是一个西方人死亡意识不断飞跃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西方人死亡意识不断地由量变进展到质变的过程,因而在总体上是质变和量变、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西方死亡哲学运动和发展的第三个重要特征在于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种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运动。
不同思想关于死亡的看法
苏格拉底。
我们知道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死是一件很有传奇性质的事件。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西方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希腊哲学与希伯来基督信仰。
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哲学为基础。苏格拉底认为世界有两个,一个是「理念世界」、一个是「感官世界」。简单的说,人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感官的世界,充满许多纷乱无序的表象。接着苏格拉底定义「知识」是人们所公认的普遍命题、或说一般概念。而人世间的感官世界存在许多白马、黑马、花马、黄马,而「马」这个概念统称,就是「理念」,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而他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尽所能地去「认识这个知识」。不是尽力去认识感官世界的表象(如白马、花马、黑马),而是透过感官世界的表象去认识背后的那个「理念」,也就是永恆事物真实的知识。「理念世界」与「感官世界」被二分!「理念世界」的东西是不存在于「感官世界」裡的。例如:「马」的概念并不存在于感官世界中,感官世界中只有「黑马」、「花马」、「白马」,并不存在「马概念」这个东西!苏格拉底认为感官世界中只有「黑马」、「花马」、「白马」都会朽坏,都会过去。而「马」这种概念是永恆的,永远的存在于「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存在着那些永恆的东西。
人类处在感官的世界。有人就问苏格拉底「你如何处在感官世界去研究一个你看不到、摸不着、不存在我们感官世界中的理念世界?如果你碰上你想要研究的东西,你如何用感官去得着?」于是苏格拉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就说我们的灵魂是属于理念世界的东西,永恆不朽。因为我们人的构成不再单单只是感官世界的「肉体」,而有来自理念世界的「灵魂」,所以我们可以去认识到理念世界的东西,例如:马概念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环境中就已有灵魂不朽的一些宗教的观念)。
致此苏格拉底或说是柏拉图开始有了一种观念,认为人是由肉体与灵魂所构成,灵魂被感官世界的肉体囚禁而成为人。所以人即使尚未受教(例如小孩子),对複杂的表象,也会有「理念」的观念。故在这个哲学下,人的灵魂与肉体二分,灵魂是永恆不朽的,而肉体是会朽坏的。死亡则是一种解放、死亡可以使灵魂不再受肉体感官世界的影响,而能真实的「认识」永恆的东西!
这种观念虽然解决了人类不怕死的恐惧,但是反倒成了鼓励人们寻死的哲学
2.庄子。
先看典故: = 1 \* GB3 ①死亦可乐。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