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掺混氮肥对稻麦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PDF

控释掺混氮肥对稻麦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1) doi:10.11838/sfsc.1673-6257.18175 控释掺混氮肥对稻麦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1 1 1* 1 1 1 1 1 2 李新悦 ,王昌全 ,李 冰 ,何 杰 ,李玉浩 ,张敬昇 ,梁靖越 ,陈 兰 ,尹 斌 (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采用小麦-水稻轮作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掺混控释氮肥0、10%、20%、40%、 80%、100%,依次记为CK、T1、T2、T3、T4、T5、T6,分析不同处理下稻麦季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动 态变化,探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季拔节至成熟期,T4处理较单施尿 素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细菌、放线菌数量30.22%~44.12%(小麦季)和13.98%~66.96%(水稻季),真菌 数量以掺混20%~80%控释氮肥处理较高。稻、麦分蘖期,土壤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均以T1处理最 高,拔节期后氨化、硝化细菌以掺混40%及以上控氮比处理最高,反硝化细菌数量则以掺混80%及以上控氮比 处理最大。拔节至成熟期,掺混40%及以上控释氮肥处理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尤以T4处理最高。细 菌、真菌数量与小麦季土壤蛋白酶活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但水稻季无显著相关,土壤氨化、硝化、反硝化 细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适当掺混控释氮肥(20%~80%控释氮肥处理)在 水稻、小麦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有效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氮转化细菌数量,增强了土壤 脲酶、蛋白酶活性,从而改善了土壤生物学特性,促进了土壤养分释放,其中以掺混40%控释氮肥处理效果  最优。 关键词:控释氮肥;麦稻轮作;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氮素是植物生长的生命元素,三大营养元素之 和酶活性在促进土壤代谢、提高土壤肥力、优化作 [11-12] 一。我国氮肥总使用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 物种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盆 [1] 很快,达到世界的35%左右 。高氮施入提高了 栽试验,研究不同控释氮肥掺混比例对小麦、水稻 粮食产量,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严重的 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变化的影 环境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反而 响,从土壤生物学变化角度,探讨控释氮肥可能带 [2-3] 不利于作物的优产、高产 。控释氮肥作为一种 来的生物学效应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为 新型高效肥料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它能使其中有效 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推广麦稻轮作下控释掺混 养分缓慢释放,避免氮肥过量输入和保持较长肥 尿素一次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效,还具有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节省劳力和费用等 [4-5] 1 材料与方法 优点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控释氮肥不仅可 以促进作物增产,同时还能减少氮素损失,减小对 1.1 试验区概况 [6-7] 环境的污染 。然而,目前控释氮肥成本较高, 试验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农 且氮素释放较慢,单施控释氮肥易造成作物前期养 业大学资源学院盆栽研究室进行。供试土壤类型为 分供应不足,生长受限,故本试验采用控释氮肥掺 水稻土,采自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市桤泉镇试验基地 混尿素处理,以期达到速效、控释氮肥的优势互 0~30 cm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26.96  补,使其更具生产实践意义。施氮量和养分供应同 -1 -1 -1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