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事法律制度(P232);2、刑法的基本原则(P232);; 犯罪(Crime)的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的概念: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 罪 构 成;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偷人手机蹲监半年;关于给予学生李利隆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 华南农教[2007]27号;1、犯 罪 主 体(P233) ;(1)、自然人犯罪主体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只对犯——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2)单位犯罪主体;2、犯罪主观方面 (P233);故意;犯 罪 故 意(明知故犯);我国首例“安乐死”始末;;;;;犯 罪 过 失(应当预见);;;3、 犯 罪 客 体(P23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4、犯罪客观方面(P233) ;危 害 行 为 ;危 害 结 果;无罪过事件: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 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下列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①防卫挑拨行为。
②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行为。
③相互斗殴。
;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女司机遇劫撞死劫匪无罪 佛山中院裁定属正当防卫;;;案例:
甲在路上看到儿子正被两个人拦截、纠缠、推打,准备上前制止。这时一名便衣警察也为制止纠纷冲上前去,在未表明身份的情况下,直接架住甲的儿子,且动作粗暴。甲误以为是对方同伙,上前用扳手砸向便衣警察的头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它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而造成必要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
甲遭到乙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用刮刀刺伤。甲急忙夺路跑走,此时,乙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甲一时难以挣脱,虽然知道丙是不明真相、见义勇为的群众,仍不得已刺伤丙,得以脱身。事后查明,甲被乙刺成重伤,某甲给丙造成轻伤害。甲的行为是
紧急避险; 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 )
A.过失重伤罪 B.紧急避险
C.不可抗力 D.意外事件
;(三)故意犯罪形态 (P233-234);1、犯 罪 预 备; ;案例:
某士兵看见一女兵从宿舍出去打水,随手把门掩上,产生了强奸的念头。他偷偷溜进女兵的宿舍,藏到女兵的床底下,伺机强奸。女兵打水回宿舍后,感到床下似乎有人,喊人来把他抓获。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强奸预备行为。因为行为人为了强奸而实施了预备行为(藏在床下便于实施强奸),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发现抓获)而未能着手开始实施暴力、胁迫的强奸行为,假如行为人已经着手抢劫、强奸,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的,是犯罪未遂,不是犯罪预备。 ;2、犯 罪 未 遂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如: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就是犯罪未遂;案例: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ppt课件.pptx VIP
- AI测试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广西南宁江南区“点对点”送工和乡村公岗专管员招聘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肿瘤防治策略与最新进展.docx VIP
- 第五章植物-病原互作过程中效应子的作用.ppt VIP
-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VIP
- IEC_62893-4-1-2020 额定电压不超过 0.61 KV 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 – 第 4-1 部分:符合 IEC 61851‑‑1 模式 4 的直流充电电缆 – 不使用热管理系统的直流充电.pdf VIP
- 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 (机器人+).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pdf
- 2025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点对点”送工和乡村公岗专管员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