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舞狮之火烧警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日马桥镇,地处闵行区西南部,黄浦江上游北畔,总面积49.5平方公里。而20世纪80年代区划变化以前的马桥地区,面积则更大。千百年来,这里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粮棉生产基地,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历代文化名人辈出,文化传承延绵不断。马桥老镇并不大,位于沙港、俞塘汇合处。镇上当时有四座石桥,分布呈马状,故得名马桥。兴起于清代初,乾隆年间称镇。镇上街道狭窄,沿俞塘北岸而建,长约600米,真正的闹市只有120米。 1、马桥镇 入明以后,上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节事活动十分活跃,渐与寺院的香火—起滋生了庙会。它在祭祀活动的同时,促成集市交易,而形形式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应运而生,或自娱或娱人。清康熙、乾隆年间起,各乡镇逢年过节及庙会出灯,尤其是闹元宵时,逐渐风行“如扮状元游街”式的炫耀性巡街表演,俗称“行街”。本地的行街多少有些奢靡铺张而浮夸粉饰,其最重要活动是提灯行街和观看灯彩,俗称看“出灯”。所谓灯彩,主要是以纸扎的各色灯笼装饰环境,增添节日气氛。 2、行街与出灯 当年行街表演依约定路线行进,龙灯开道,狮、虎诸兽灯随行,其后各色彩灯依次相随。而马桥老镇上的街道甚为狭窄,观者又拥挤,提灯人往往要用竹竿撑起狮子灯,以利炫耀,尤其是途经大户人家门口,摆开场子,尽情展示狮子灯,于是一种“手带狮舞”逐渐产生。因马桥老街街狭窄,两旁屋檐低矮,手持手狮灯行街表演时极容易发生碰撞,舞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矮蹲步”为基础的步伐和贴身绕狮等技法。经过多年的积累,手狮舞终以别出心裁的面貌,形成了基本套路,成为一种当地人喜欢欣赏和参与的民间舞蹈。马桥舞狮人又将此舞带到周边乡镇去行街,使其逐步扩散四方。 3、马桥舞狮的形成 4、云牌狮舞 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云牌狮舞,又称太狮云牌灯,是传统手狮舞的延伸,由马桥镇钮姓望族首创。相传,清代初期,有一个矮子逃难来到马桥,遇到当地钮家的老爷。钮家老爷见他不俗,便聘其为儿孙教书。矮个子99岁那年元宵节,钮家小公子吵着要其领着出门去看灯。来到街上,小公子顿见各式花灯,兴奋异常,伴狮起舞,谁料一个趔趄,跌坐在先生的怀里。小公子不由惊醒,转眼却发觉矮个子双目紧闭已无声息了。钮公子长大后,曾扎了一只太狮灯,又做了八块云牌灯,在马桥镇上出会赛灯时,当众展示了太狮云牌灯,成为灯中魁首。后来,钮公子成了辛亥革命主将,乡亲们每逢节庆时常专为他舞起云牌太狮灯。从此,马桥乡及北桥乡、老闵行镇一带,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传承人,推进了手狮灯舞的发展。 5、马桥舞狮之“火烧警署” 20世纪初,附近北桥乡乔家宅里有个乔同生,是一位扎灯、舞狮高手。相传,1911年年底,当地民众为了庆贺辛亥革命,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北桥地区(时为上海县县治所在地)集灯示庆。而当时的北桥警署却严令禁止,四乡民众顿时激愤难忍,乔同生等舞狮者就将手中的狮子灯扔进了警署屋内,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这“火烧警署”之举,成为当地手狮舞传人的百年佳话,代代相传。 1929年11月,钮永建辞去时任江苏省主席职位,在故乡创办了“省立俞塘民众教育馆”。从此,马桥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颇为活跃。 *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