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必要体验访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屈新萍.doc

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必要体验访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屈新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必要体验” ——访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屈新萍博士 我的最新一位启明星采访对象是从事微电子材料、工艺的学者屈新萍(上图)。尽管我已从启明星通讯本上大概知道了屈的个人情况、专业研究方向等,但见面后,特别是她的名片上列出的职衔: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我看后仍有不小震动。一位女性,年方37就达到这样的学术地位,而且是在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以我多年采访启明星及科技专家的经历,但凡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除了其在事业上的追求、努力,还与他(她)的经历,如何处世做人等有很大关联。那么屈新萍的经历又如何?她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又能给我们以什么启发?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屈是一个有心人,她在接受我访问前就已经看过我写的不少启明星访问文章,所以对我想了解的早有所准备。加上她快人快语的性格,所以这次访问顺利且很愉快。 向往改变 不惧挑战 屈新萍是江苏扬州人,1972年出生在新疆,当时是因为她父亲转业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到了新疆。1976年因父亲回江苏油田工作全家随之回到江苏淮阴。1980年屈新萍在江苏淮阴一家油田学校读书。尽管身处相对偏僻的环境,但由于当时的油田管理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提供了生活、就医、子女教育、图书馆等条件,所以,屈新萍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她很庆幸到了那个环境。此外,父母对她和两个哥哥的学习很重视,尽管当时工资很低,要供养的人很多,但是她父亲很支持孩子订阅各种报刊,如《少年科技》、《儿童文学》等,家里甚至还同意她买了天文望远镜。高中阶段,屈新萍到了扬州附近的油田中学住校读书。由于成绩一直很好,最终如愿考进华中科技大学的固体电子学专业。武汉4年大学生活屈新萍和同学相处愉快,“这个学校学风很好。我们固体电子学系学生中当时有一句话要象固体一样团结,像电子那样活泼”。 临近大学毕业,以当时成绩,屈新萍可以保送本校读研。但内心向往改变、不惧挑战的她了解到上海硅酸盐所有一个功能薄膜陶瓷专业也招收研究生时,心有所动。后在本校专业英语老师张绪理教授的引荐下,屈新萍带了成绩单与正在武汉开会的上海硅酸盐所的罗维根、丁爱丽二位老师见面。由于成绩单的数字都在90分以上,给两位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以后就参加了硅所的研究生考试。按理最终录取前还有面试一关,胆大的屈新萍打电话问罗、丁两位老师,说可以不来吗,你们已经见过我了。“结果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这种通融的情况现在不可能了”。讲到这一细节,屈新萍对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仍心存感激。 在硅酸盐所三年,屈新萍依然很愉快,这种感觉来自于中科院在上海研究所的一种文化,包括对研究生的重视。如在所里,研究生和职工一个样,这种安排让研究生们心情很爽,觉得受到了重视,研究生基本上很早就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开始实验工作。 “丁老师、罗老师要求很严,要我们女生做实验时不要把自己当女生看,不要娇气。男生能干的女生也都要能干。另外对论文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要做到完美。” 人生经历 宝贵财富 在硅所的这几年培养了屈新萍对做实验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越来越大:“一个方案出来之前总想先做实验,特别迫切想看到实验结果,薄膜的性能如何,X衍射的结果如何?一分钟都不想等,马上想看到结果。” 临近研究生毕业时,屈新萍面临着在硅所读博还是有可能转到复旦读博的选择。复旦是屈新萍很向往的地方,也是她从小就有的理想。结果很顺,屈新萍如愿考到了复旦微电子系李炳宗老师的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当时李老师整60岁,他是在莫斯科大学拿的学士,到了复旦后,经谢希德推荐到美国作了两年访问学者。李炳宗老师对屈新萍的影响很深,不仅是他的教学、科研水平,更是他的人格、学识打动了众多弟子,“他视野开阔,鼓励我们要多参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多也变成了我们实验室的一个特色。特别是李老师的积极争取,我们学院还获得了国际公司近1.2亿人民币设备的资助。现在李老师每年的生日都成了我们学生的节日,这一天只要在上海,过去的毕业生、现在的学生都会和他一起庆祝,而聆听李老师多年的人生体验也成为实验室新生‘胜读十年书的’的体验。”。屈新萍说如今她自己做老师后更能体会到李老师的带生之道,而自己从教以来的很多做法就是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 博士三年后,屈新萍到比利时的根特大学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参与了李老师等推动建立、现在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中国-比利时国际合作项目(先进半导体的接触材料的形成和性能研究)。 2001年6月,屈新萍进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当年10月评为副教授。2001年下半年起,屈新萍做了两年的研究生辅导员,后又到校科技处挂职半年。这些看似与科研无关的社会或事务性工作屈新萍并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反而觉得这是自己接触社会,整体了解学校的好机会。半年后虽然科技处曾经想把她留下来,但她还是想做科研,这样又回到学院。回院后先做了半年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