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探索转型提高生产率的几点思考.pdf

制造企业探索转型提高生产率的几点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造企业探索转型、提高生产率的几点思考 撰稿人:Kronos 中国劳动力研究院 在经历30 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开始步入 换挡期,原有增长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对此,有关经济专家 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已经由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对生产 率提升的积极探索将成为顺应大势的长远战略。 提高生产率迫在眉睫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2012 年起我国15 至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绝对下 降,2010 年至2020 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 多万,到2050 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30%, 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北大纵横资深合伙人朱宁表示,过去30 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的 红利,但是从2004 年开始,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以及工资的普遍上涨,中国企业开始面临劳 动力供给的压力,人口红利对GDP 的贡献也逐渐下降。在此情形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于能 够使相对较少的劳动人口创造出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社会财富。 据悉,劳动力作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7 年以来已上涨1倍多。此外, 作为驱动中国企业成本的另一因素——商品成本也显著增加,中国大宗商品平均价格增长 51%。对制造业而言,主要的投入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能源)和中间产品(设备、半成 品等),服务业的成本则以劳动力和资本成本为主。 Kronos 中国劳动力研究院院长、Kronos 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表示,中国企业面临包括 劳动力和商品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在此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用 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时,企业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产率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十二五”规 划(2011-2015)中,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以消费为主导和以效率为核心 1 | P a g e 的增长。虽然在以往的五年计划中也曾提到类似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提高生产率比以往 更加紧迫。 朱宁认为,在今后的几年中,企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将会面临更大压力。相关的产业政 策也会发挥调控作用: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对生产率低下及浪费资源的企 业给予警示和处罚。 Kronos 大中华区咨询经理李品伟分析道,中国长期以来赖以增长的引擎正在失效,中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 年~2007 年的4.7%,下降到2008 年~2010 年的2.8%。 中国企业亟须提高生产率以保持盈利增长,提高生产率将是释放中国经济潜力的关键所在。 在探索中寻求转型 正如专门致力于研究增加生产率的第一人——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所言, “以最简单、最容易、操作人员所能承受的体力和精神压力最小和耗时最短的方式, 完成生产动作,方能提升生产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则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探索中摸索转型之道。 不难发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商务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企业在业务 的拓展和发展中,正逐步将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外部的商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有效 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率及核心竞争力。 “作为制造型企业,从技术、设备、工艺等“有技术含量”的改善着手,提升生产效率, 无疑是顺应大势的长远战略选择。”e-works 主编李翔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 业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 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制造业互联网 化不仅成为一种大趋势,而且如何掌握核心技术,借助网络提高效率,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 至关重要。 朱宁对李翔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日趋深度融合,消费互联网 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工业化思维正在向互联网思维转变,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 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 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对我国的传统企业 2 | P a g e 来说,只有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推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生产率增长实现更卓越的 绩效,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不掉队。 传统制造向服务转型 企业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不转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