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分析与评价 * * 2007.6 一、观课评课的指标标准 1.形式学习:情景、问题、活动、事例、教学具、 题目、教学形式、实验、多媒体课件、 板书、讲演、情绪 2.有意义学习: ⑴ 教学技术分析:①提出学习任务②实施学习任务 ③知识建构。 ⑵ 教学质量分析:①目标:适切;②内容:恰当; ③过程:合理;④结果:有效。 ⑶ 教学价值分析:①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②教学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并重。 ③质量观:有效性、主动性第一。 ④学生观: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⒈ 常规教学行为分析 ⑴ 导入 ⑵ 讲述 ⑶ 小组讨论 ⑷ 探究学习 ⑸ 合作学习 ⒉ 课堂交互中教师行为分析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⒈ 如何有效地导入 ⒉ 优秀的讲述 ⒊ 如何引导讨论 ⒋ 如何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⒌ 如何引导合作学习 ⒈如何有效地导入 ⑴ 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 ⑵ 提出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或有兴趣的问题。 ⑶ 概括课程的要点。 ⑷ 用实例说明课程的概念或观点。 ⑸ 用形象的图例描述课程不同部分或概念 的关系。 ⑹ 应用题目导入,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 理解概念。 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一) 《奇妙的二氧化碳》 情景导入: 提出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或有兴趣的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 ⑴猫大哥手里拿的是什么? ⑵哪些地方看到干冰? ⑶为什么元祖雪月饼放干冰? ⑷小动物洛洛晕倒与干冰有 什么关系? 《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情景导入:用实例说明课程的概念或观点 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二) 学生提出问题: ⑴ 酸能使石蕊变色吗? ⑵ 酸能与什么反应? ⑶ 酸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三) 《绪论——走进化学》 情景导入:用形象的图例描述课程不同部分或概念的关系 要求:根据下列图示的各种运 动,推测它们分别属于 物理、生物、还是化学 学科研究的对象。 图片1:自行车 图片2:转基因羊 图片3:五颜六色布料 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四) 情景导入:应用题目直接导入,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你能确定某种物质的成分吗?》 展示:两瓶黑色粉末,铁粉和氧化铜,要求学生怎样区别出来。 方法1:吸铁石 方法2:加盐酸 方法3:用氢气还原 方法4:加氢氧化钠(错误) 方法5:加氢氧化铜(错误) 方法6:加硫酸铜溶液 2.优秀的讲述 ⑴ 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 告诉学生他们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⑶ 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调控理解。 ⑷ 善于将新信息与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 ⑸ 使用多种方法和可视化资源维持学生注意力。 ⑹ 口头表达流畅,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 优秀的讲述 课堂教学讲述案例(一) 请注意观察教师是如何使用多种视觉读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解的,并注意观察教师的肢体语言 ⑴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告诉学生他们学习什 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⑶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调控理解。 ⑷善于将新信息与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 ⑸使用多种方法和可视化资源维持学生注意力。 ⑹口头表达流畅,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 优秀的讲述 课堂教学讲述案例(二) ⑴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告诉学生他们学习什 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⑶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调控理解。 ⑷善于将新信息与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 ⑸使用多种方法和可视化资源维持学生注意力。 ⑹口头表达流畅,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 3.如何引导讨论 ⑴ 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 列出讨论的特定问题或主题。 ⑶ 对讨论进行提炼和调控,以确保学生平衡的参 与和讨论的深入。 ⑷ 在最适宜的时间结束讨论,而不是在特定的时 刻结束。 ⑸ 讨论后要有拓展,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主题 需了解的内容。 如何引导讨论 ⑴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列出讨论的特定问题或主题。 ⑶对讨论进行提炼和调控,以确保学生平衡的参与和讨论的深入。 ⑷在最适宜的时间结束讨论,而不是在特定的时刻结束。 ⑸讨论后要有拓展,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 的主题需了解的内容。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案例(一) 如何引导讨论 ⑴吸引学生的注意。 ⑵列出讨论的特定问题或主题。 ⑶对讨论进行提炼和调控,以确保学生平衡的参与和讨论的深入。 ⑷在最适宜的时间结束讨论,而不是在特定的时刻结束。 ⑸讨论后要有拓展,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