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谜一样的经络 (一)、神秘在何处? 经络肉眼看不见,仪器也检查不出来。 治病方式特别,治病效果神奇。 (中医的针灸、按摩、导引、放血、刮痧等治病手段) 与中国武术文化、道家文化等联系一起 李时珍就在《奇经八脉考》中认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 一、谜一样的经络 (一)、神秘在何处? 经络摸不着,看不见。 治病方式特别,治病效果神奇 (中医的针灸、按摩、导引、放血、刮痧等治病手段。) 与中国武术文化、道家文化等联系一起。 李时珍就在《奇经八脉考》中认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 二、学习经络知识的意义 (一)、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需要。 (二)、经络疗法是最自然、最环保的、也是最方便的绿色疗法。 (三)、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使生活更有质量。 三、经络的简单介绍 (一)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则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学说就是阐明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组成。 (二)十二经脉 重点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 保健方法:按摩、温灸 2、大椎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可刮痧后拔罐。也可针灸。 任脉穴位图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太渊(手太阴肺经穴;俞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喉痹,腹胀,噫气,呕吐,妒乳,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桡腕关节病。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四、子午流注理论 子午流注理论——被中国古代医学的生物钟理论。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四、日常生活中的经络保健 1、按摩 《诗经》中就记载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习俗。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图 足少阴肾经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图 手太阳三焦经经络图 足少阳胆经经络图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2、刮痧 3、拔罐 * * 章庆华 (二)、古代文献对经络的论述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黄帝内经》 “能别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黄帝内经》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灵枢 海论》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口、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一部医书。 (三)经络被证明存在了吗?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主任教授,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第一次证明了经络的存在。著有专著《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北京出版社,1989)。 武当山的祝华英道长发现了经络,写成了一本书《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