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新浪潮.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代表作品 1959年,《广岛之恋》 1961年,《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3年,《穆里埃尔》 1966年,《战争已经过去》 1975年,《斯坦维斯基》 1980年,《我的美国叔叔》 1993年,《吸烟/不吸烟》 2、阿涅斯·瓦尔达(生于1928年) 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二战时全家避难到法国南方。 早在少女时期就酷爱摄影,摄影师的出身使她在影片构图中对环境和人的和谐,具有相当的敏感度和精准的捕捉力。 “明信片式的风景” 被电影史家推崇为—— “新浪潮的前驱者和推动者” 1954年《短角情事》 人物存在的个体性和偶然性思索;   没有牵涉的两条线索自然并行;   摄影机记录片式的旁观; 1962年《克列奥的5点到7点》 死亡的想像与焦虑 ; 形式的探索: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重叠可能性; 重探世界意义的过程中 巧妙地展现出真实与虚构一体两面的并存性 ; 代表作品 三、“左岸派”创作特征 1、主题 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潜意识活动, 试图将人的精神过程搬上银幕; 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2、摄影 摄影方法十分灵活,在摄影机移动过程中, 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等效果。(主观镜头) 4、声音 大量对白、旁白和内心独白,台词的反复重复。 强调“电影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联合”, 所创作的音乐有意让人感知。 3、叙事手法——“双重现实”的表现 赋予某地、某种历史事件以“见证人式的画面”, 同时以个人的见解作为影片的基础, 让那些见证人或画面自己说话。 5、表演 一般选用舞台演员,有意识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突出演员的身份和“表演中还有表演”的观念。 6、剪辑——“左岸派”最重要的美学革命 取消传统电影中的间歇; 镜头位置的颠倒;循环剪辑。 艺术家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 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 触发观众的情感和选择, 这在“左岸派”之前的法国电影中尚不多见, “左岸派”电影是对商业电影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从此意义上讲,它是法国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电影手册派”与“左岸派”比较 “手册派” “左岸派” 《电影手册》的评论员; 作家、戏剧家等文人; 电影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有一种真实质朴的风格。 电影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 追求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关注现在,表达对社会的反抗与愤怒。 关注人的精神活动,思想和内心;注重对心理、潜意识、幻觉等的探究。 2、“作者论”的兴盛与误区 “作者论”是一种电影创作实践的态度,而非理论。 《电影手册》的几位悍将在“新浪潮”之初就出手攻击主流电影中的片厂僵硬的和改编文学的风格,提倡个人化以及以浪漫方式对抗传统工业,他们强调个人视野。 特吕弗1954年于《电影手册》(31期)发表《法国 电影的某种倾向》,其中提出“作者策略”,将20世纪50 年代的平庸、华丽、虚假、公式化的电影贬为“老爸的电 影”,强调电影应该是导演的独立创作! 缘起: 阿斯特吕克——“摄影机:自来水笔” 电影可以摆脱纯画面、具体表象的束缚,成为表达思想的语言;电影导演可以成为有个性的、独立创作的“作者”; 兴盛: 特吕弗——“作者”概念的提出 “作者”与“导演”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持续地选择个人化的元素, 形成稳定的主题风格。 误区: 绝对化和幼稚 认为“好导演的坏作品要强于坏导演的好作品”; 过分强调导演的个性化创作,对戏剧性的否定和摒弃。 改进: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